2016年7月21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8月12日,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9月19日,红沿河核电厂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6年9月30日,我国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3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1457.16MWe(额定装机容量)。
一、2016年1-9月核电生产情况
2016年1-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43732.3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526.47[1]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49%(详见图1)。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4808.38万吨[2],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597.9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0.87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35.58万吨[3]。
其中,7-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16137.4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572.58亿千瓦时,约占全国7-9月累计发电量为3.55%。
图1 2016年1-9月全国发电量统计分布图(不含台湾地区)
2016年1-9月核能发电量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2.84%。累计上网电量为1425.37亿千瓦时,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2.40%。
表1 2016年1-9月33台商运核电机组电力生产情况统计表[4]
说明: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在2月春节期间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3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了大修。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1月初至2月中旬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2月中旬至3月底进行了换料大修,4月中旬至5月初为配合4号机组调试而降功率运行,5月中旬至9月底有一个多月应电网要求处于临停备用状态;3号机组1月至6月有3个多月应电网要求处于季节性停运状态,8月底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9月下旬因维修电动给水泵降功率运行。宁德核电厂3号机组1月底至2月下旬应电网要求临停解列,4月中下旬、5月初、9月中旬、9月底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6月初至8月中旬进行了换料大修。昌江核电厂1号机组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行了小修,4月至9月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
因此,上述机组在1月至9月的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及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偏低。
图2 2016年1-9月全国商运核电机组发电量趋势
图3 2016年1-9月全国商运核电机组上网电量趋势
表2 2016年1-9月核电电力生产指标统计表
1-9月,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8月30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发生一起INES 1级[5]运行事件,造成放射性气体非预期短时向环境排放,排放量占国家监管部门批准排放年限值的0.002468%。各运行核电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事件、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依据国家监管部门批准的排放限值,各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对核电厂周围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
1-9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远低于国家监管部门批准排放年限值。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
[1]红沿河核电厂4号机组2016年9月19日投入商运后不久即应电网要求临停备用,故本期报告不统计其发电量及上网电量数据。
[2]根据国家能源局2016年发布数据,2015年我国火电供电煤耗为315克标准煤/千瓦时。
[3]减排计算方法来源于我国火电行业通用计算标准,按照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产生二氧化碳2620千克,二氧化硫8.5千克,氮氧化物7.4千克计算。
[4]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运营信息网(CINNO),机组排序以IAEA-PRIS数据库中我国机组的CN号为准。表1未统计红沿河核电厂4号机组数据,原因见前文脚注1。
[5]INES(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是由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和OECD/NE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共同制订,目的是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核与辐射事件的安全重要性。INES将核事件分为7级,将较高级别的(4至7级)定为事故,将较低级别的(1至3级)定为事件,对不具有安全意义的事件称为0级或“偏差”。
[6]重要活动主要指:1.核电集团公司面向社会的重要活动;2.核电厂重要生产技术节点;3.安全监管重要活动;4.重要的国际合作活动;5.重大的公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