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old
>
访问量:
核能论坛
核动力院——让核动力为核事业再添动力
时间:2018年09月26日 来源:本站 作者:康宁 点击量: 分享: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40年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无论是经济总量、能力建设、工作领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还是管理变革、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军工、核电、核技术应用,一路高歌。全院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5亿多元,40年增长了350多倍。

  三次创业,打造核动力“摇篮”新形象

  改革开放前,核动力院的第一代创业者在缺乏外部资料可以参考、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凭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依靠团结协作的力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成功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建成后,他们又乘势而上,自主创新,刻苦攻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揭开之时,建成了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核动力院的第一次创业达到了高潮。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到现在仍在安全运行,并成功经受住了“5.12”特大地震的考验,为我国国防建设、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用材料、燃料的研究和辐照试验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反应堆的综合利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战略调整,在保军转民的转折时期,由于军工任务锐减,转民方向不明确,核动力院面临着科技人员流失、队伍不稳的巨大压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核动力院自筹部分资金,开展了多种新型反应堆的研究,并瞄准了当时被美国独家垄断的脉冲堆的技术研究。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座脉冲型反应堆,从而打破了美国对该项技术的独家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脉冲堆的建设在培养了一支专门从事反应堆工程研究的技术队伍的同时,也揭开了核动力院二次创业的大幕。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核动力院在任务上有“三大工程”“两大预研”,在体制上开始进行科研格局的调整,科研设计主体单位和人员向成都转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以“615工程”为代表的第二代核动力研发平台开始建设。进入21世纪,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迎来“黄金期”。核动力院直面市场竞争,军用核动力技术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在民用核动力技术领域,优化二代核电技术,并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品牌。从2007年开始,特别是福岛核事故以后,核动力院进行的第三次创业已经进入加速推进、全面落实阶段,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实现了出口,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国家名片”。核动力院全力打造的国家核动力研发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核动力院已形成包括10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90多个研究实验室,其中有3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集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军民结合、试验与设计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设计院,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能源开发工业体系中,其地位不可或缺,其作用不可替代,曾被吴邦国委员长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人才优势凸显

  核动力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他们有国家863计划核动力首席科学家,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核工业和其它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们中有将军,有国家政府部门负责人,有国际原子能机构高级官员等,在各条战线上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迄今为止,全院共有近200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得专利1300余项,其中有国际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科研成果,许多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全院现有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000余人,研究生学历(含博士)近千人。核动力院设有多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授权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四十年成果丰硕

  四十年来,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成绩显著。核动力院切实履行“强军首责”,军工重大工程科研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斐然。

  四十年来,核电技术研发与工程设计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造并融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ACP1000),圆满完成蒸汽发生器、我国首套自主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平台(NESTOR)的自主攻关;国产模块化小型堆ACP100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及标准设计,具备工程应用条件,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堆技术;国产先进燃料元件研发取得重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36特征化组件、200kg级N45锆合金、自主品牌CF2核燃料组件和具有更高性能的CF3核燃料组件相继研发成功;第四代超临界水冷堆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瞻性地开展了行波堆、铅铋合金冷却堆、浮动核电站、地下核电站、钍基熔盐堆等研发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高水平完成国家任务;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体系全面建立;AP1000引进、消化、吸收全面完成,具备工程化自主设计能力。核电工程上,“华龙一号”国内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实现FCD开工建设;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顺利实现FCD开工建设,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其它核电机组的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及核岛主设备的采购任务按计划顺利推进,红沿河、宁德、阳江、福清、方家山、昌江等13台机组陆续投入商运。

  四十年来,核技术应用与核技术服务稳步发展。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具备工程建设条件;同位素产品、放射性医疗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生产销售业绩稳定并部分实现产业化;军民核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和巩固,建立了以技术支持、设备供货和核电维修三大业务板块21个专业技术中心,核电检修业务实现产业化运营,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国内首个“核电厂退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填补国内空白;核技术服务收入逐年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硼表、电气贯穿件、棒控棒位系统、仪控设备等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四十年来,核心能力大幅提升。国家综合性核动力研发基地全面建成,全院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院科研生产布局的历史性调整;核设施退役、废物治理、三废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卓有成效;国防科技工业核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核能软件与数字化反应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或挂靠核动力院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纳入了四川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核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科研能力与行业号召力得到显著增强。

  四十年来,内部管理流程实现优化和规范。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了全院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及综合绩效,先后获得“四川省质量奖”“第十五届全国质量奖”“第十七届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实施JYK一体化管理,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与JYK相融合;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第一时间抽调一名驻村干部常驻米龙乡程章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地方政府精确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取得积极进展。

  四十年来,核动力院的事业总体上蓬勃发展、成绩显著,主要经济指标呈不断上升趋势。受到党和国家多项表彰奖励,得到国家高度认可,先后荣获“重大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军工能力建设先进单位”“集团公司业绩突出贡献奖”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和集团公司大奖。

  “鉴往而知来”。今天,核动力院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长期的不懈奋斗中,秉承“重责任、求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发扬“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动力技术发展之路,使我们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勇立世界核能科技开发的前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核动力院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踏实工作,努力拼搏,为中国核动力院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