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全球核技术应用领域高端对话平台,共商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新未来,10月15日—16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四川成都举办“202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本次大会以“核技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延续“核技术造福人类”的初心使命,同期举办“核医疗与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核技术赋能工业发展”“核技术造福社会民生”3个专题分会,共有80余位国内外政要,行业院士、权威专家以及企业高管、社团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场参会人数近600人。大会同时开通了在线直播,线上参会人数逾10000人次。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述栋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近年来,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放射性药物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显著跃升。核技术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在辐照加工、先进制造、废水处理等领域,核技术凭借其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有力助推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历经百年发展,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在不同层面开展核技术应用,核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引擎,其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从守护人类健康,到保障粮食安全,再到驱动工业升级、环境治理、社会安全维护乃至深空探测,无不彰显其作为‘隐形冠军’的独特价值。”曹述栋呼吁,核技术应用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福祉所系,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科技向善的信念携手前行,共同擘画核技术造福人类的新蓝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核动力”。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董卫民,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里·拉扎,中国核工业集团总会计师王学军,中共乐山市委书记赵波到会或视频致辞。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王进军从历史环境、发展规划、政策导向三个方面做了政策解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做了高端报告。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主任张国良,中广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国福,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核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刘永德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他们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大,融合发展态势的不断深入,核技术应用必将为增进全球各国人员福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龙茂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技术应用专委会特邀专家冯毅分别主持了大会。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特邀专家王毅韧,发布了《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5)》核心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核技术应用“走出去”新步伐,聚焦分析制约因素及发展瓶颈,展望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形势,提出“深化顶层战略谋划、持续落实‘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安全可控”等发展思路。报告明确,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30年左右,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整体规模将翻一番,基本建成安全可靠、高效利用、均衡协调的核技术应用基础产业平台。
大会同期举办“核医疗与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核技术赋能工业发展”“核技术造福社会民生”3个专题分会。武健、杜进、武志芳、何作祥、王连元、唐劲天、铃木修、王晓航、罗志福、李大庆、弗洛朗·昆茨、王国宝、刘录祥、李元景、劳伦特·科特勒等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巴西、摩洛哥、蒙古、土耳其、泰国、阿尔及利亚、印尼、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19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知名大学以及国际组织的8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核技术研发新进展和创新实践。
乐山市人民政府进行了产业推介。大会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核技术应用产业全链条、全业态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期举办的成果展览,展示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的成功案例。大会还组织参会嘉宾赴乐山夹江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参观交流。
本次大会引起了强烈关注,参会报名人数突破600人大关,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核工业报等10余家媒体的记者参会报道,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和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了在线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