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位于美丽的北部湾畔——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该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是我国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是全面实现专业化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核电站。
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采用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08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工程总投资约256亿元。一期工程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建设期为56个月,首台机组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防城港核电站采用我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具有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优势,已广泛采用在国家核准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阳江核电站等多个核电项目中,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核电的主力堆型。
据介绍,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可带动全社会相关行业总产出增长约778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84.2万个。建成后每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拉动全社会总产出增长约142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12.3万个,有力地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600万吨,有效缓解“北煤南运”对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82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3.64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了9.82万公顷森林,对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北部湾经济区电力供应发挥积极作用。
防城港核电站是我国全面实行专业化建设和运营的核电站,在推进我国核电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工程设计、施工采用核电AE公司总承包模式,由承担岭澳核电站二期等13台核电机组建设任务的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准备和运营管理由具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运营管理经验的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两家公司都具有良好的业绩、丰富的经验,是核电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领域内的国内实力最强的专业化公司之一。
防城港核电站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突出了业主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发挥了核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核电的科学建设水平,推动我国核电建设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电力生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受到煤炭产运销能力和环保压力的双重挑战,加快核电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义务的要求,也是我国优化电源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提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同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建设正是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
其次,广西一次能源匮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几乎全靠区外供应,能源供应对外依赖程度高。广西水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到“十一五”末期已基本上开发完毕,要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广西电力建设必须采取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建立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发展核电是实现广西能源供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西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西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近年来,生产总值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幅,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拉动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一个时期,广西仍将面临能源供应偏紧的形势。
防城港核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不仅对优化广西电源结构、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广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有利于全面实施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