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广阔的核电市场,中国核电"走出去"既有内在的动力,也具备了实际的能力。”贺禹表示。
“"华龙一号"可使国内成熟的工业基础、工程优势和运营经验得到充分利用和持续提升,首台(套)国产化率即可达到90%,基础造价2800~3000美元/千瓦,与当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电技术产品相比有竞争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实践,还可快速带动国内技术、工程、装备和队伍走出去。”贺禹表示。
贺禹说,他和其他10位全国政协委员已在提案中建议,把“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当前及未来10年核电“走出去”重点战略品牌,充分利用既有研发和产业优势,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带动装备、队伍加快“走出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本报记者 易运文 蔡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