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李克强总理到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时指出:“发展核电,安全第一,要确保绝对安全,我们不仅在国内要更大规模地发展核电,而且要推动中国核电装备‘走出去’。”亲耳聆听总理的指示,作为“华龙一号”的研发设计人员,我们在备感振奋之余,更深切地体会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如何才能建设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为今后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辜负总理的期望与重托?对此,我们每个建设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交出满意的答卷。
在我国核电发展历程中,2015年5月7日是能够载入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福清核电5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正式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凭借在设计上满足国际最新安全要求,“华龙一号”的开工,标志着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其对于落实国家安全发展核电、核电产业和装备“走出去”以及建设“一路一带”战略,将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尽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工程采购、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工作的推进,还有大量施工图设计与技术支持工作需要设计团队去完成,设计工作面临的进度压力十分巨大,并充满挑战。在设计过程控制、接口协调管理等影响设计质量与进度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决策与结合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需加大实施力度。
作为示范工程,应注重发挥福清5、6号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要在充分获取建设经验基础上,开展优化工作,形成集型号设计、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的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建立或完善“华龙一号”标准化设计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法规标准体系层面,在目前已形成的体系基础上,结合示范工程实践经验反馈,形成完善的“华龙”自主品牌的标准体系,对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对“华龙一号”“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规范与准则层面,应形成与“华龙”型号技术特征相适应的设计技术规范或准则。
3.工程设计层面,形成具有较高系统性及完整性的标准工程设计文件和的体系化标准设计图纸、重要的标准施工与调试技术方案、标准建造计划与资源配置计划等。
除此以外,要为“走出去”做好准备,还应结合示范工程建设各阶段许可证审评及建设经验反馈、国内外第三方技术评估的信息反馈以及国际最新核电安全研究成果,不断补充和完善“华龙一号”自主品牌标准化设计的内涵。
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工业领域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电产业链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我为主、坚持不懈地走核电自主化发展道路,在确保“华龙一号”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核电关键技术和后续型号的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满足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先进核电品牌,在国际、国内核电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并引领未来核电技术的发展。针对“华龙一号”的后续改进,应同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2015年,国家核安全局将对“设计上实质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进一步明确要求,这对今后核电安全设计将产生直接影响,应密切关注相关要求并在设计上加以落实。
此外,应做好在内陆厂址建设“华龙一号”的相关技术准备。为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落实核电发展规划需要,近期,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中国核学会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以及业内企业都在研究论证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可能性,并积极推动内陆核电的建设。为此,针对“华龙一号”机型落实内陆核电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内陆厂址应考虑的相关基础性与工程技术研究应抓紧开展(如核电站排放控制与监测技术、超大型冷却塔设计与建造、内陆环境影响相关研究等)。
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实现标准化设计,为批量化建设“华龙一号”、持续改进“华龙一号”、建设内陆“华龙一号”和“华龙一号”“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