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措资金提升效益
目前,海外铀开发在建项目、勘探项目、参股项目的资金,一般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支持、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和银行贷款。从近几年项目开发情况看,中核集团自有资金有限,国家财政资金额度逐年降低,银行贷款保证条件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的情况下,资金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海外铀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新的投资机遇出现时,由于收购资金不落实仍无法将项目往深入里进行。”一位从事海外铀开发工作的专家透露。
同时,海外铀资源开发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海外经营难度大、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面对的挑战。将海外铀勘探开发作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需要集团进行战略性投入。
“作为铀资源海外开发的用户和最终受益者,核电企业应该和铀资源海外开发紧密结合,从项目开发阶段就参与进来。有必要让核电企业参与海外开发项目,提供海外开发部分资金。同时,也和国内一些看好铀资源未来的投资基金、企业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分担海外铀开发的资金压力。”中核集团技术经济总院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专家分析说。
“建立国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查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国外风险勘探资金安排上优于国内,但是在项目选择和审查上要更加严格要求,以减少风险。”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副主任陈跃辉建议。
此外,有专家分析,“从日、韩获取海外铀资源的经验来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获取海外铀资源。在海外铀资源开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并不一定强调控股权或经营权,可更多地采取参股、股权交易、与国际矿业公司联合等方式获取海外铀资源;在具有一定海外开发经验后,可逐步加强对项目的控制权与经营权,提升海外开发经济效益。”
培养人才创新技术
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法律制度等,我国企业在海外铀开发过程中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因此,培养了解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精通国际市场规则、熟悉国际法的人才非常重要。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海外开发对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大力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以引进、培养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企业应树立全球人才意识,打破人才国界,积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并善于利用当地人才资源,在普通员工实现本土化的基础上,逐步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过渡。”业内专家分析。
此外,由于国外的具体铀矿地质条件、勘查程度及矿石加工工艺条件常常千差万别,因此,海外铀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在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中,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运用必将带来更多的合作契机和获取更多的资源量。”从事海外铀勘查工作多年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专家林双幸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世界大型铀矿项目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与具有丰富的矿山建设和生产经验的公司进行合作,学习其先进的铀矿技术和矿山管理经验,可以提高我国海外铀开发团队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抱团出海实现共赢
中核集团在海外开发领域具备全产业链的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参与海外铀资源开发企业的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内企业之间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获取天然铀资源,可以增大资源开发的资本投入。但同质竞争也可能造成资源价格提高,不利于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各海外铀资源开发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在铀资源战略储备方面统一立场对外实现共赢。
陈跃辉说,“国内企业在海外铀资源市场开发中有时存在相互压价、不规范竞争等行为,这不但影响交易标的价格、增加投资成本,还会加大企业境外投资、兼并收购的难度,还可能在多国或地区市场中整体性降低中国企业的评价及市场机会,削弱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需要协调国内企业在同一个海外区域内开展有序的商业竞争,实现经验和海外资源的共享,争取天然铀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陈刚在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比国际上跨国铀资源开发公司几十年的经验积淀,从事“一带一路”铀资源开发的中国开拓者们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一带一路”历史长河的映照下,中国核工业人对于海外铀资源开发深感任重道远,同时充满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