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你的城市要建造一个核电站,你会投赞成票吗?想想日本福岛核泄漏,恐怕噤若寒蝉的不在少数。
截至2013年6月,全球有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商用核电站,运营中的核电机组达434台,另有1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核电站;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超过60台,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占全球在建规模的四成,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辽宁除红沿河核电站外,徐大堡核电站目前也进入前期工作阶段。
核能有怎样的出身?它的威力有多大?人类又为什么要去碰这个“危险分子”?带着这一串问号,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走进了红沿河核电站,接受了一次特别的培训。
东北首台核电机组
已运行半年
核电站是用铀、钚等作核燃料,将其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2013年6月6日,东北首台核电机组——位于瓦房店市东岗镇的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正在进行各项试验和调试,计划2014年春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4台机组计划2015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红沿河”内
没人穿防辐射装
12月20日上午,红沿河核电站内,淘气的雪花打个照面后就没了影子。从大巴车上下来,记者直接站在了这三面环海的地方,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不过,怀着一颗好奇心,记者始终在打量这个神秘的核电站:站内马路整洁,标线清晰;不时能见到工作人员,但没人穿防辐射服装;办公区、宿舍楼也通通都在站内。
据了解,在核电站内,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机组巡逻人员,都是不穿防辐射服装的,而且1000多名员工的吃住行基本在站内。难道与核电站如此近距离接触就不怕有辐射吗?“您看我,这身体不是挺好的?”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自1982年开始与核电接触,至今已有31年。他表示,2009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行15年时,广东省环保厅监测数据表明,核电站周边环境并无变化。目前,红沿河核电站也有一套监测系统,同时环保部门也有一套监测核电站的系统,一旦数据有变化,会第一时间得知。
“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度不高,我们也希望核电能走下神坛,让它在民用方面透明起来。”杨晓峰介绍,中国的核工业起步是在上世纪50年代,比较早,但真正的核电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核能的特殊性,尽管美国在其他技术方面会封锁,但关于核安全的技术从不封锁。
追问
1.是否会污染海水?会不会发生爆炸?
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限制在一回路内,用于冷却的海水不与一回路直接接触,不会带有放射性。
虽然核弹和核反应堆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完全不同。核弹要求铀235的纯度在90%以上,核电站则要求铀的浓度在3%左右,如此低的浓度根本不能发生核爆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氢气爆炸,并非核爆炸。同时,红沿河核电站的核岛安全壳容积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近15倍,可有效降低并稀释氢气浓度及延缓安全壳升压排放时间,另设有氢气消除系统,可消除氢气积聚引发氢燃、氢爆的风险。
2.红沿河核电站对环境有哪些贡献?
红沿河核电站环保效益显著。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300亿千瓦时,可满足1200万个家庭的基本用电需求,相当于大连市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04倍。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3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12万吨,二氧化硫23.2万吨,氮氧化物15.2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6.7万公顷森林,相当于大连森林面积增加15%。
3.核电站一年对人体的辐射量为多少?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2010年发布报告称,在所有人为因素导致的辐射中,医疗辐射所占的比例高达98%,核电站产生的辐射所占比重非常小,约0.25%。核电站周围居民的辐射剂量为每年0.01毫希伏,而一次胸部透视可以达到0.02毫希伏。
■专家论坛
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一司副司长 赵永康
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 陈晓秋
“乏燃料”才是
主要放射物
赵永康:乏燃料,就是核燃料燃烧处理后的废物。铀本身的放射性并不强,但经过裂变以及复杂的处理后产生的废物,放射性却大幅提高。我国对于低水平放射性的乏燃料,采取地质储存库储存,专家论证其毒性300年可以消失。目前,我国甘肃和广东各有一个储存库。这在技术上是一点问题没有的,而且储存库周围都设有监测点。而高水平放射性的废物,国内还没有产出,不过有专家评估其毒性为1万年,但目前因时间较长,记录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美国在尤卡山建立了核废物储存库,将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经复杂的“包装”后放在山洞里。
陈晓秋:即便远离核电,辐射也无处不在。人类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内部都存在放射性核素,这种辐射即天然本底辐射。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辐射。数据表明,来自天然辐射源的年照射水平,世界典型值为2.4毫希伏/年。其中82%的辐射来自于大自然,如果没有辐射,生物将无法生存。一个防护良好的核电站不会对人的生活构成辐射危险。秦山核电基地10公里范围内的13座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秦山核电基地附近的天然环境放射性水平与建造前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从摇篮到坟墓
全程监管
赵永康:我国核电站的建设虽然起步晚,但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却起点高,并与国际接轨。为保障公众和环境不受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和污染,核电站从最初的选址、设计、建造到调试、运行和退役,都有质量保证大纲。核燃料本身有三道屏障。第一道为燃料芯块和锆合金包壳。核裂变产生的98%以上的放射性物质都被包裹在其中,避免放射性物质跑出。第二道是反应堆中的压力容器和回路的压力边界,强大的压力将放射性物质密封在其内部,防止其泄漏。安全壳是第三道屏障,它是一个密封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内衬钢板。此外,在应急处置方面,会设计各种不太可能发生的“假设”,核电厂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演习,国家也有一套应急预案。
一年所需核燃料
一车能装下
赵永康: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要少得多,发电成本也低于火电。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煤电厂每年要消耗300万吨原煤,而一座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25吨核燃料。核电站一年所需的核燃料,一辆重型车即可拉走,而煤电厂一年消耗的原煤相当于每天要有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皮拉煤。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航运的70%和铁路的60%,全部在运煤。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飘尘,而核电站不会造成这种环境污染。不过,建设成本较高,仅培养一个核电高级操作人员就需要140万元左右,相当于培养一个飞行员了。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辐射
烟草燃烧会产生辐射,一个吸烟者每天吸20支烟,累计一年的辐射量是0.5-1毫希伏,从北京乘飞机至欧洲往返一次辐射量为0.04毫希伏,土壤一年辐射量为0.15毫希伏,水、粮食、空气等一年辐射量为0.25毫希伏,砖房一年的辐射量为0.75毫希伏,某些高本底地区一年辐射量3.7毫希伏。本版稿件由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刘宏伟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