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是我国核电安全的最佳“新闻发言人”,无论走到哪个场合,对于核电安全的话题,他必不厌其烦地解释、强调、重申,犀利的观点、鲜活的语言总能“俘虏”大批听众。第25届核工程师大会上,汤搏在大会发言以及接受记者采访中,又再度深入解读了这一话题。
记者:在很多场合都听过您阐述核安全这一话题,但核安全我们核能产业发展面对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于核安全的质疑声一直很难散去。日前,韩国也加入了“弃核”队伍,那么,您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产业当前发展的舆论环境?
汤搏:这段时间关于福岛核事故影响的报道时有听闻,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核能工业目的所处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认为:第一,全社会对核能工业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的时代;第二对核能工业者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当然也包含着希望的时代;第三,我们的希望能够不能够变成现实?我想恐怕有赖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核能工业能不能实现变革。
首先,因为存在分歧,我认为,我们核能工业的发展,一定要与人文相结合。去年也有一家媒体曾经采访我,他向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怎么样保证核电站的乏燃料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安全。我反问他,我说你能预测人类三百年,五百年乃至一千年以后的命运吗?他想了一会儿:“我没法预测。”我说你看看多么不公平,你连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的人类命运都不能预测,你要求我预测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的事情。他想了一会儿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们人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未来可能有危害的东西,又没有办法去解决吧?所以这给我一个启示,我想核能工业,和其他的一些工业领域可能存在着一个差异,和人类的伦理观、世界观紧密的连接着。这个特征我们无法回避。当然,核能产业不是唯一有这个特殊属性的,有些行业比如像器官移植也存在这个问题。这就是我要强调的产业发展一定要与人文相结合。
记者:核能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很难向公众把核安全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公众沟通工作该如何加强?
汤搏:我认为还是要一个态度——开放。我经常参加一些核能界的一些学术研讨会,我曾经跟我的朋友发过感慨,说我发现很多核能界的朋友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个核能的圈子里,这个圈子实际上是比较封闭的,喜欢自说自话,不大去关心其他的人怎么来看待核能,他自己不断地在为核能的正当性进行自正,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叫做清洁、绿色、可靠。但实际上,我们知道,目前在中国国内对核能的争论比较大,也有人认为核能并不是一个清洁的能源,而是把它定义为低碳能源。什么是低碳能源,什么是清洁能源,这是一个学术界要来研究的事情。但我想强调,我们核能界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一定要了解其他行业对我们怎么看,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外,对于核安全,我的看法是: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持续地、不间断地努力,我们永远不要指望我们能找出一个灵丹妙药,一劳永逸地解决核电的安全问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之上,所以我们人类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作、有所前进。我坚信,正是因为有不断的挑战,才能凸显我们核能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当然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