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访问量:
部门栏目访问量:
智库研究
余剑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战略支撑
时间:2018年11月16日 来源:中核集团 点击量: 分享:

  以下文字为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在集团公司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的主题发言: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四十年来,中国人民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核集团沿着这条道路步伐坚定、砥砺奋进,不断书写着精彩的核工业篇章。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主力军,中核集团始终以建设更加自主、先进、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己任,坚持党的领导、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核电:新时代的大国名片

  我们铸就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目前,中国拥有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具备年产8-12台套核电主设备的制造能力,仅中核集团就拥有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能力。

  我们始终秉持着开放发展的理念。我国既是目前世界上核电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进口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大亚湾、秦山三期、田湾,以及刚刚商运的三门核电站都是开放合作的重要成果。

  我们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型谱化发展。中核集团致力于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相继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

  我们续写着国之光荣的骄傲。成功研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海内外工程在建4台机组,是全球唯一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建设的AP1000全球首堆核电工程于今年实现商运;今年年底,中俄能源合作重点项目——江苏核电二期工程将全面建成。目前,中核集团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0台,在建机组6台,并同时承担15台国内外机组的建造、安装工作。

  我们推动先进核能技术突破和多元化应用。快堆示范工程去年实现土建开工;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第三步,聚变堆研究也取得很大进步;自主研发、可用于城市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成功发布;开展了小型多用途模块化反应堆、海上浮动式核电站、超临界水冷堆等先进反应堆科技研发,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我们一直努力推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2017年,中核集团年度发电量首破千亿千瓦时,整体运行指标连续五年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中核集团的秦山一期30万机组,秦山二期1号、2号、3号机组,福清核电1号机组,田湾核电2号机组共计6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核燃料:大国重器的核心和基础

  我们逐步建立起自主、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在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等重要环节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我们牢牢把中国核工业“饭碗”端在手上。在铀矿冶领域,以CO2+O2绿色地浸工艺为标志的三代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建成以北方砂岩型铀矿大基地为主体的绿色天然铀矿山;铀纯化转化一体化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大幅提高,成本显著降低。

  我们实现铀浓缩技术工业化应用。今年,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铀浓缩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具备了大规模商用条件,技术水平、经济性进一步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实现核燃料元件制造自主化。作为我国唯一的核燃料供应企业,中核集团已经形成了保障国内各类堆型核电站和出口核电站燃料元件的制造、供应和服务能力,为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福清、宁德、红沿河、阳江、巴基斯坦等核电基地提供了核燃料组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生产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燃料组件。2010年起,中核集团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目前CF系列燃料组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2013年起,我们建立了自主的锆合金研发产业化体系,自主品牌N36锆合金研发及产业化也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在MOX燃料元件、环形燃料元件、耐事故燃料元件等新型燃料元件技术研发领域也取得很大进展。

  我们突破后处理技术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自主攻克了乏燃料后处理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试验设施,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

  核技术应用:“健康中国”的推进器

  我们围绕“健康中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国建成医药中心10个,在建13个,还有一批医药中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十二五”以来,开工建设深圳、成都两大药物基地,建设现代化辐照站3座,实现运营辐照站8个,建立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形成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产业格局;在放射性药物领域,拥有几乎全部国内上市品种文号,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放射源领域,是全国唯一可以生产供应医用放射源的机构;在辐射加工领域,具有辐照站设计建造安装的EPC资质,该牌照全国仅发放了3个,中核集团占了其中的2个,竞争优势显著;中核集团首个质子治疗示范工程项目在天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核技术服务健康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项目。

  我们的核技术应用产品走向了国际。2013年,向马来西亚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出口钴-60辐照站一座;放免药盒出口到韩国、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家;向英国出口300万居里钴源,实现钴源规模化出口;C13、C14呼气测验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向美国、伊朗、埃及、越南等国家出口伽马刀设备用放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核集团在核工业全产业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探索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有以下体会。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核工业正确航向。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是核能和平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建设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大核工业,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核工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推进核能和平开发利用。

  中核集团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自己置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中,站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积极推动核工业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核工业的跨越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战略支撑。

  党的领导始终是核工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中核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以加强党的建设统领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将加强党的建设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

  中核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创新求变、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新中核、新气象、新作为,在新时代努力续写核工业新的光辉篇章。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两弹一艇”的研制开始,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发展了以核电、核燃料、核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核科技产业,取得了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模块化多功能小型堆、铀浓缩技术工业化应用、CF3燃料组件、地浸采铀技术、230兆电子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诊疗药物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因为中核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才能够提供从基建、运行到核燃料供应等所有环节的自主产品和服务。

  核工业6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核科技是战略高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从国外买不来的,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创造了“两弹一艇”的辉煌,铸就了国家安全基石,挺起了民族脊梁。新时代,中核集团更要坚持自主创新,特别是要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上下功夫,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搞好国企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更是中核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核工业人坚守阵地,勇于创新,进行了建设先进军民两用核科技工业体系的第二次创业。从核工业部到核工业总公司,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再到现在中核与中核建合并重组,站在了新的起点。目前,中核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及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事业单位700多家,在职职工约14万人,拥有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等6家上市企业,涉核资产和人才队伍规模最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的核工业全产业链企业集团之一。

  中核集团组建以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资产规模、主营收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连续十三年获得国资委考核A级。

  中核集团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在战略性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核集团始终将发展核电、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作为军民融合的主战场。天然铀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南方硬岩矿山企业提前完成结构调整。核燃料实现产业环节全面升级。

  中核集团大力推进主业优质资产上市,2015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相继实现IPO,有力促进了核电、核工程、核技术应用等核主业快速发展。原中核建集团、核燃料公司积极申请并纳入国家“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重组的顶层架构,集团总部机构调整基本到位,产业整合思路基本确定。中核集团正以军民融合的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改革方向,以两核重组为契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权经营力度,为后续改革做好准备。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一道共同发展。核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中核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支撑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全球配套供应链,与俄、法、德、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商务合作。今年的6月8日,中俄两国签署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电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过千亿人民币。

  从引进到出口,中国核工业实现新的跨越。中核集团作为唯一实现批量出口核电机组和核设施的中国企业,坚持核电“走出去”,服务世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7国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和1台次临界装置。

  中核集团正在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向,推动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在尼日尔、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蒙古等国家控制资源量近十万吨;已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开拓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等等。

  依托核工业产业链优势,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中核集团规划构建面向全球的核产业供应链体系,致力于加强核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促进核产业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作。

  在核电领域,中核集团将持续推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海外项目本地化采购,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体系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进人民福祉。预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海外本地化采购总金额将超过36亿美元,涉及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经统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进口采购和海外业务本地化采购整体需求将超过120亿美元。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坚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为新时代注入正能量。

  我们不仅要回顾物质成就,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都是一代代核工业人用青春汗水铸成的事业之魂、力量之源。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都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当年可能需要住帐篷、住“干打垒”,现在工作环境、条件改善了很多,但仍然会面对一些全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徐銤,坚持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央视“大国工匠”主人公、中核二三公司核级管道焊工未晓朋,青年科技创新人物、十九大代表王广金,技术造诣深厚的“国防工匠”、十九大代表王多明,被称为“核动力心血管的守护神”的中核建中公司精修班长曹子昆等等,他们和十余万中核人一起为核工业发展默默奉献、甘愿牺牲,在实际工作中弘扬和践行核工业精神,并持续赋予其新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

  2018年10月22日,中核集团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派驻甘肃定西市临洮县窑店镇滩汪村驻村帮扶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胡仁禄,因公殉职。作为中核集团派驻地方开展扶贫工作的优秀代表,胡仁禄为国家的扶贫攻坚工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核工业人心系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表率示范作用,2018年11月2日,中核集团党组决定,追授胡仁禄同志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从事核工业,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坚守、一种责任。在新时代,中核人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弘扬和践行核工业精神,为新时代注入正能量。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当前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时期,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敢于创新,核工业第一代人实现的辉煌,在我们这一代人也一定能够实现。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