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
分论坛一
魏昭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
时间:2019年03月13日 来源: 点击量: 分享:

在核能智库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专职副理事长 魏昭峰

2019年4月2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出席首届核能智库论坛,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核电在我国电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题目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下面,我分四个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2018年电力行业发展情况

一是电力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加。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电力工业全面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根据中电联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0亿千瓦,同比增长6.5%;全国全口径发电量7.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增速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逐年提高,发电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以来,电力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在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含垃圾发电)7.7亿千瓦、同比增长12.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为40.8%,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容量10.0亿千瓦,较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53.0%,较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0.9%,较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

三是核电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三门核电1号和2号机组、海阳核电1号机组、台山核电1号机组四台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机组正式投产进入商业运行,加上田湾核电3号、4号机组和阳江核电5号机组,全年共投产7台核电机组、884万千瓦,创核电年投产最高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4466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3%,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核电在运机组数量进入世界前三。由于连续三年没有核准新的大型核电项目,加上核电机组陆续投产,2018年底全国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已经减少至1345万千瓦。2018年,核电发电量快速增长,累计发电量为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全国核电全年利用小时数达到7184小时,较上年增长95小时。

二、核电在我国电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我从电力行业角度就“核电在我国电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几点看法。

第一,核电相比于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比较优势。在环保方面,核电相比煤电,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等污染物,与新能源发电一样,具有低碳环保的优势。在经济性方面,核电发电成本(含乏燃料处理成本)可以与脱硫煤电相竞争。2013年起实施的二代改进型核电上网电价为0.43元/kWh,与东中部省份的煤电标杆电价相当。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虽然下降较快,不断接近煤电标杆电价,但鉴于这类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要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还需辅以大规模工业储能的支持,考虑储能成本后,核电具有竞争力。在稳定性方面,核电能量密度高,出力稳定,负荷因子可以达到93%甚至更高,能够独立承担基本负荷,更有助于电网稳定。众所周知,核电年利用小时数高,大约是风电的4倍,是光伏发电的7倍。综合比较而言,我认为核电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受电力系统欢迎的供应电源。

第二、核电在安全可靠性上具有比较优势。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核电机组运行安全稳定。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多台运行机组中,我国运行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中值水平,70%达到先进值,与美国核电机组水平相当,且整体安全指标逐年提升。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27年,2017年6月10日,秦山核电基地已经运行100堆年,自此成为中国首个达到“百堆年”运行的核电基地。2017年,全国核电机组(在统计的17台)共发生4次非计划停运事件,累计停运时间为124.12小时,同比减少875.91小时,等效强迫停运率同比大幅度降低。等效可用系数同比上升2.78%,主要因素是计划停运时间和非计划停运时间的降低。燃煤机组(在统计的1756台)共发生非计划停运1124次,非计划停运总时间为95925.67小时。核电和煤电机组的台年停运次数分别为0.24、0.65次,台年停运小时7.3、52.59小时。从这项指标看核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好于火电。

第三,核电机组应以基荷运行为主。核电带基荷运行,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核电机组原则上以带基荷为主,但在目前电力系统供应多元化,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下,部分核电机组适度参与系统调峰运行也是应该的。关于调峰幅度的把握,因网而异,一般不低于85%,能源主管部门正在多方努力,增加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如煤电灵活性改造是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最经济有效的举措。我国现有煤电机组10.0亿千瓦,大部分具有灵活性改造条件,初步测算,通过灵活性改造可以新增1.5亿千瓦调节能力,大大缓解核电参与调峰的压力。国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我们认为核电企业可以通过在电力市场购买调节容量的方式,解决运行方面的调峰压力;也可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与之定向联合运行,也是解决核电站高效利用的选取方式。

第四,核电发展空间大。我国核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较低,截至2018年底,我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总装机的2.3%,发电量占比仅为4.2%,远低于全球核电发电量平均占比的10.6%。我国电力需求还将经过较长的增长期。预计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7.6万亿千瓦时左右,“十三五”用电年均增速为5.9%。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5万亿千瓦时,2020年~2030年年均增速3.0%。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4万亿千瓦时,2030年~2035年年均增速1.7%。核电发展空间大。建设核电可以有效地替代煤电装机,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并尽快达到峰值。在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控制煤电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还需要加快核电建设。根据目前核电建设情况,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达到0.53亿千瓦。通过电力电量平衡计算,2030年核电需要达到1.37亿千瓦,十年间每年需投运6~8台机组。届时,煤电机组有望控制在13亿千瓦并达到峰值。2035年需要达到2.07亿千瓦,五年间每年需投运8~10台机组。届时,核电占总装机6%,占总发电量15%,将贡献28%的低碳电源,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有望全面超越化石能源。核电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站在电力需求侧的角度对核电发展的期望。

三、核电发展面对的挑战

但客观讲,核电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

一是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和“邻避效应”日益凸显。公众的担忧和核恐惧是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恐核心理,核电“邻避效应”日益凸显。2015年8月,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作的2600余份有效调查问卷中,60%的受众表示未被告知核电的安全性。在受访的人群中,表示支持核电发展的人并不希望核电站建在自己家门口。近年发生的广东江门“反核燃料厂事件”、江苏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等说明民用核设施的“邻避效应”依然严峻。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及支持已经成为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减少并消除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担心和恐惧,已成为核电发展的重要制约。

二是建设拖期、部分标准缺失导致核电建造成本高,经济性受到影响。核电项目投资巨大,建造周期长,从建设到并网发电,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工期延误和投资成本上升。据《原子科学家公报》报道,2017年全世界在建的55座核反应堆中,有60%面临延误和预算超支。第三代核电建设普遍出现了工期延误,芬兰和法国的EPR项目和美国AP1000项目均出现超支和工期延误,给阿海珐和西屋公司造成重创。中国的第三代核电建设也出现工期延误、建造成本增加等问题,对首批三代核电的经济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部分涉核标准缺失,导致成本增加。一些制造工艺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材料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以及核电常规岛部分远高于煤电建设标准等情况,安全冗余度越来越大,无形中抬高了设备制造、核电机组建造和运行成本,使得核电的市场经济性面临着日趋艰巨的挑战。

三是利用小时数、交易电价下降给核电发展带来压力。中国经济和电力供求关系进入了新常态,竞价上网、限制上网电量等措施的实施,使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降低了核电利用水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017年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089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81.14%,红沿河、昌江、防城港等核电机组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机组设备利用率低于70%。2018年核电设备利用小时为7184小时,同比提高95小时。与2017年相比,大部分省份核电利用小时有所提高,仅江苏和广东分别下降268和1053小时。核电与其他形式电源在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电量比例逐步上升。部分核电企业2017年市场电量为20%左右,个别省份(福建)接近50%。核电交易电价既低于核电标杆电价,也低于煤电标杆电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四是投资主体的局限性制约了核电发展。目前,除中核、中广核之外,国内五大发电集团或多或少涉足核电产业,其中,国家电投走的靠前,拥有了自己的三代非能动系列技术,华能控股建设高温堆,大唐、华电、国电也参股投资了不少核电项目。可以说,五大发电集团对核电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十几年的努力,开发了不少核电厂址,但仍未实现控股压水堆项目的突破,耗费的财力是巨大的。常规电力与核电有区别,但也有共性,它们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都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工业的中心。核电可以充分借鉴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四十年的经验成果,重点应该坚持市场化取向,在深化改革中解放思想,开放投资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核电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这对加快发展核电是有利的。

四、促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建议

下面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确立核电战略地位,保持核电建设节奏。按照国家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研究新时代核电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制定《2035年核电总体发展战略》,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创新,尽快突破关键设备、部件瓶颈,进一步提升自主化能力。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三代核电项目,适时启动内陆三代核电项目,实现核电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均衡发展。从电力需求的角度,建议2020年-2030年每年核准建设6-8台机组,2030年达到1.37亿千瓦。2030年-2035年每年核准建设8-10台机组,2035年达到2亿千瓦。因此,要加强重点核电厂址开发与保护,明确厂址开发与保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核电厂址可用、够用。

第二,加大核电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一是保障核电优先上网,原则以基荷运行为主,提高利用效率。二是将核电调峰与辅助服务相结合,积极支持核电与抽水蓄能一体化建设联合运行。我认为核电企业参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研究今后联合运行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好的尝试。三是维持现有核电标杆价格政策,针对承担技术引进、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设备国产化任务的首台套或首批核电机组,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定价。从政策上消化延期投产的成本是符合实际的。

第三,促进电力与核电标准沟通,提升核电标准化水平。由于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领域的标准建设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建立起系统、健全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在核电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标准等与传统火电的标准体系相近,在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对通用的标准,可借鉴及引用相关火电领域标准,在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领域区别于常规火电的特殊要求方面,可单独制定标准或提出修订火电相关标准,增加其关于常规岛特殊性的要求。同时,目前核电的建筑施工标准高于火电建设标准和民建标准,在满足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电力行业火电标准的适应性,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水平。此外,建议加强核电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的标准立项审查工作,避免标准重复建设,促进核电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提升。

第四、持续保障核安全,增强核电公众沟通。在核电全行业认真普及和落实《核安全法》,不断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建设。持续加强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改进和提高核安全系统的安全性和关键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核电站建设能力和安全水平,培育优秀的核安全文化,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切实保障核安全。创新公众沟通模式,通过多种媒体特别是现代传媒,加强核电科普宣传,提升全民核科学素养,消除公众核恐惧。促进核电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核电发展成果。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中电联将与大家一起,积极推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推动能源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保障全国电力安全、稳定、绿色、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保障,奋力开创新时代电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