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
嘉宾
郭承站
时间:2019年10月23日 来源: 点击量: 分享:

在第三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  郭承站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三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此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对本次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核能行业协会和核能行业各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为中国核能公众沟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在今年国庆阅兵典礼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登上了群众游行花车,核能发展的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在今年9月举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3届大会上,中国的核能发展与核安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的核能发展已成为世界核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各级政府、各核能核技术利用企事业单位,深入落实核安全法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作为,开展了广泛的公众沟通、公众宣传、舆情应对工作,尤其是核能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强化信息交流、积极协调资源、搭建沟通平台,大力推进公众沟通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了公众对核能发展的接受度,为我国今天有世界一流的核安全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年来,核行业内各涉核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核安全宣传教育,搭建科普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建设国家级核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发公众宣传设施和工业旅游项目,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教育体系,引导公众了解核安全、参与核安全、维护核安全;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公众开放日(周)”“核安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科普中国、绿色核能”等一系列核科普教育活动,推动核科普知识进党校、行政学院,进大、中、小学,进社区。特别是部分核设施所在地政府,通过聘请当地公众宣传辅导员、专员、联络员,通过研讨交流、实地体验、媒体宣传等形式,增进全社会对核安全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行业内各单位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建立法规制度,依法公开核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与核安全有关的行政许可、核安全监督检查报告、核设施安全状况、辐射环境质量、核设施运行事件、核设施流出物和周围环境辐射监测数据、年度核安全报告等信息。三是坚持平等、广泛、便利原则,建立了公众广泛参与的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就事关公众利益的重大核安全事项充分征求意见。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打造了一系列的品牌宣传活动,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公开制度,创新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新建核电项目均平稳落地,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今天这个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是全行业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大会。本次大会选择在我国政府发表首部核安全白皮书《中国的核安全》、李克强总理组织研究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43周年之际召开,选择在我国核安全文化氛围最浓厚、舆情最稳定的核能大省福建召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相比往届,本届大会既有对公众沟通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权威解读,又有对公众沟通工经验的全面分享;既有对相关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又有对“明星讲解员”等基层良好实践的精彩展示;既有面向媒体记者朋友的恳谈交流,又有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还有我国大陆、港台地区、国际同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可以说,本届大会是历年来准备最充分、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新颖,我相信成果也将是最丰硕的一届。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一是要切实提高对公众沟通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公众沟通是核能行业发展和核安全领域最具前瞻性的工作之一,既关系到发展又关系到民生,这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和安全保障的一项政治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保障核能安全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保护公众安全和环境安全,所以核能发展和核安全工作必须要得到公众的理解、认可、支持和广泛参与,必须建立畅通的公众沟通渠道。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的要求,核安全观要求客观理性地认识核安全,这就要求加强对公众的核能、核安全知识普及,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核能、核安全工作来,加强公众沟通,让公众充分理解和支持核安全,加强全社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是落实核安全法的要求,核安全法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对核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涉核企业作出了明确要求,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夯实了法治基础。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在发展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始终坚持保障民生这一核心使命。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是做好核安全工作的现实需要,只有做好公众沟通工作,引导公众深入了解核安全、主动参与核安全、自觉维护核安全,营造全行业、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氛围,我国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化解舆情风险,破解公众“谈核色变”的难题。

二是要不断创新公众沟通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公众沟通机制,构建一体化、上下联动的公众沟通体系,进一步明晰各方公众沟通的事权和责任,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协调,企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树立主动公众沟通的意识,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公众沟通的合力。要把公众沟通、公众宣传、科学普及、舆情应对等工作要求上升为法规要求,有序、有力地推进,持续保障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公众沟通方式,紧跟当前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紧贴公众需求创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我国有很多良好的实践,例如,有些核电企业邀请当地领导干部参与到核电建设中,聘请当地中小学老师作为核电厂的信息员和公众宣传员,邀请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人物、媒体记者和普通群众,走进核电厂;我国交通行业拍摄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和家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是核能行业公众宣传的极好教材。要灵活运用公众沟通方法,不只用宣传式的沟通,还要用表态式的沟通、报告式的沟通、感情式的沟通,《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就是对全世界、全社会一个表态式的公众沟通材料;核能行业协会的蓝皮书,就是对全世界、全社会一个报告式的公众沟通材料;各核电基地、当地政府的领导进入群众家里、学校里走访,既有宣传式、又有感情式的公众沟通。

三是要不断提升公众沟通的效能。要科学、精准地开展公众沟通,加强理论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公众对核安全的感知、信息传播方式更新等各方面开展研究,准确把握涉核公众沟通的脉搏,精准地指导公众沟通实践;要针对关键人群开展沟通,特别是对反对核能发展、质疑核安全状况的人士,要耐心细致甚至一对一进行谈心式的沟通。要全面、理性地开展公众沟通,各部门依据自身的职能来进行公众沟通,发展部门要全面地介绍核能发展的大国战略,核安全部门要客观反映核安全风险及核安全状况,明确我国确保核安全的能力;在开展公众宣传、科学普及、扩宽和畅通公众沟通监督渠道的同时,要对各类不实的言论及时予以澄清,要对各种谣言坚决予以打击,引导社会舆情理性走向,切实保障公众权益。要平等、广泛地进行公众沟通,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开展沟通,公众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公众理解我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公众认识到理解、支持核能事业和核安全工作就是保障他们自身的安全,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公众沟通,不仅会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还可以收到公众的感谢;要把公众沟通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利用政府及社会各项工作机制,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从而扩大公众沟通的效果。

四是大力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公众沟通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我国在2015年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倡导弘扬“核安全事业高于一切,核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严慎细实规范监管,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核安全精神,大幅提升了全行业核安全文化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全社会对核安全的认知。要持续、广泛、深入开展行业内和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久久为功,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各环节,让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公众对核安全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水平越高,公众沟通工作的基础越牢,公众沟通遇到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所以我们要把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做好公众沟通工作的重要前提。

以上四点,是多年来公众沟通工作的良好实践。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大家针对我国新时期新阶段核能核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公众沟通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公众“谈核色变”难题、如何提高公众的接受度,提一些良好的建议。同时也建议核能行业协会把本次交流中涌现的良好实践和先进经验汇编成册,在行业内大力推广,为下一届公众沟通交流大会打好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核事业进入了安全高效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核安全事业进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时期。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将同大家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秉承“严慎细实”作风,弘扬核安全精神,持续完善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公众沟通,全面加强综合保障,为维护核安全、提振公众对安全利用核能的信心而积极努力,不懈奋斗。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