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
专业研讨会
邓理峰: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时间:2019年09月18日 来源: 点击量: 分享:

个人简介

邓理峰,清华大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培养文学博士(传播学),现为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公共传播学系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风险治理与沟通、公共传播。著有《声音的竞争:解构企业公共关系影响新闻生产的机制》。此书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颁发“新闻与传播学会奖”(2016)。

 

报告摘要

突破公共决策的闭门模式,将公众意见纳入到争议性科技项目的决策过程中,从而改造公共治理中自下而上的传播通道,乃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十九大语)”等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被技术精英视为专业外行的普通民众,如何参与天然具有知识垄断特征的争议科技议题之公共讨论和治理过程?这仍旧是一个相关研究颇为缺乏的领域。

本文以福岛事故后我国内陆核电争议中反核异见群体的另类核电知识生产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新媒体民族志、文献研究等为资料搜集方法,采用扎根理论反复比较和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反核异见群体之常人知识生产的三个问题:1)反核另类知识的类型。反核异见群体是在哪些重要话题上(如核废料、核电的经济性、核电安全与监管、国内核电的技术突破等),生产出一整套与主流核电知识不同的另类知识,从而打破核电产业界对于核电知识的垄断。2)反核另类知识的源流、传播过程和互文性。反核另类知识是如何被生产,以及被社会认可、承认和接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3)反核群体另类知识的社会影响。反核群体的另类核电知识如何塑造了公众和决策者的核电认知和政策偏好?

我国内陆核电争议中反核群体参与争议议题之公共讨论的主要策略是生产和传播核电另类知识,并由此构建核电产业的正当性危机。由于反核另类知识体系呈现了不同的核电事实和政策主张,这也是反核群体常人知识生产背后的政治意义。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理解争议性或冲突科技议题的公共参与和协商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