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荣耀收官、“十四五”开局落子,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发展模式将成为重要动能。而核能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实现的重要能源选择。“当下步入新时代的核工业迎来了继‘两弹一艇’以来又一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可以预见核工业将再创辉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围绕新机遇、新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朱纪带来了关于建立我国低浓铀储备体系、明确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住房维修资金划转政策的两项提案。“我将尽己所能,做‘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为新时代核工业发展做出贡献。”朱纪坚定地说。
核电发展需要充足“粮食”储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核能作为解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能源供应安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低浓铀就是核电反应堆的“粮食”,是核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障我国核电低浓铀安全稳定供应,预防可能产生的供应风险,建立我国低浓铀储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态势。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要优化应急物资品种和储备布局,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全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这对我国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朱纪说。
据了解,天然铀通常需要经过纯化、转化、浓缩等加工环节转化为低浓铀后才能满足多数核电使用需求。按照我国核电发展预期,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核电国家,届时需要的低浓铀将是目前国内产能的2倍。
“一般在商业应用上,铀纯化、转化、铀浓缩产能建设从设计到投产需要3到4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低浓铀供应中断或不足,新建配套产能,形成浓缩产品需要5年以上的准备时间。”朱纪细数了低浓铀储备体系的建立对提升核燃料供应的重要意义,“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多数核电国家均采取不同程度的低浓铀储备策略,预防供应链风险。”
为更好地保障我国核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朱纪建议通过建立低浓铀储备体系,缓冲国际低浓铀价格波动、贸易摩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更好地应对可能产生的产品供应风险,增强我国铀资源保障体系的灵活性、利用价值、可靠性。
打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人员安置路径
长期以来,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国有企业,成为制约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推进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领域的改革,是党中央关心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一些配套改革推进的具体实施政策面临落地“挑战”。
按照国家政策,于2019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物业管理职能和相关的设备实施已移交接收单位,根据国家政策,自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以成立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进行小区物业管理。但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遇到职工家属区住房维修资金划转困难的问题。
“这是由‘三供一业’的物业管理分离移交衍生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职工家属区住房维修资金不属于‘三供一业’维修改造资金范畴,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其合理处置。”朱纪详细阐述了资金划转困难的原因,“如不及时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住房维修资金划转问题,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的正常维护将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国有企业也无法彻底实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基于此问题,朱纪提出希望国家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房屋维修资金的移交政策或工作指导意见,以便国有企业顺利划转维修资金,满足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的正常维护需要。最终目的是要把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工作做得更彻底。
“十四五”开局起步 落好创新这枚“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谈到我国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面临的形势时,朱纪进行了深入剖析,“目前核安全态势严峻,新时代核事业发展需求紧迫。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孕育了新的产业技术变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成为新一代技术创新主体。同时随着国外技术封锁加剧,实现核事业科研生产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最重要的是,国家大力推动核能发展、高度重视重点领域科研开发,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迎来不可多得的机遇。”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准确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朱纪给出自己的观点:“要把握新机遇,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创新主体意识,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并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及激励制度体系;优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科技创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被问到“十四五”期间,所在领域如何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朱纪认为,要重点在主设备加工制造的研发升级,主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升级,主产品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研究,逐步推进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工作等方面加大投入。
对于当前所在领域的发展,朱纪对利好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核电重启政策的稳步推进、国企三年改革实施方案的全力推行以及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活动的大力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导,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所在企业层面看,近年来我们加快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完善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了‘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等顶尖人才作用发挥,加大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强了科技创新考核评价,这些对核能领域的发展积极向好。”朱纪在梳理了利好因素的同时也谈到了制约因素,“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高端人才尚有欠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还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缓慢等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制约核工业发展的因素,朱纪希望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项目,推进核电建设,进一步完善铀浓缩工业体系,进一步明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方面给予支持。
采访接近尾声时,朱纪回顾了自己的从业经历,朱纪说:“我一直身处核工业从事与燃料相关的工作。36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虽有艰辛,但不平凡。我热爱这个行业,能够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干这项事业,我感到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