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在核心高端部件如大直径轴承、IGCT等方面对国外依赖程度较大,建议加大基础研究和国产化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制造尖端企业。”
“国内海上风电机组供应链基础较薄弱,配套技术不成熟,比如海上风机吊装能力有限,出现抢吊装船的情景,因此需要加大吊装设备的投入和技术的研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赵萍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力报: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哪些与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相关的建议?
赵萍:今年带来有关能源领域建议有两条,《关于加大中小功率重型燃机自主研制支持力度的建议》和《关于将成渝城市群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的建议》。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发布了《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燃气轮机是天然气能源转化的重要设备,关乎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和制造业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代表着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已全面启动自主技术50兆瓦重型燃机研制工作,通过巨额资金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完整掌握了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能力,填补了国内重型燃机技术空白。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具备了电站试验和商业化运用的条件,呼吁加大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尽快进行批量化,早日实现自主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国家也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氢能利用,即将把北上广三个城市群纳入首批示范的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最重要的城市群,是北上广之后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具备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应用优势及战略优势。
中国电力报:我国风电装备行业发展至今取得哪些重大成绩?还有哪些不足?
赵萍:我国风电行业在近三十多年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低风速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使得很多包括四川在内的低风速地区风力资源能得到挖掘利用,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也拓宽了行业发展路径。东方风电2020年推出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将国内及亚太地区风电机组功率推到两位数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海上风电设备制造一定要考虑机组运行的严酷环境,应充分考虑海上湿度、盐度、霉菌、振动等恶劣环境,满足轻型化、紧凑化设计要求,保证可靠性、可用率和易维护性,应研发运维新技术,提高机组远程运行监测及故障诊断水平,在保障运维的同时降低成本。此外,风电叶片通常设计寿命为二十年,如何消化这些大量退役的叶片将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亟待开发更便宜、污染更少、效率更高的退役叶片回收技术。
中国电力报: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还面临哪些困难?
赵萍:一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在技术经验的积累上较欠缺。包括海上风电开发的风险评估、风资源评价、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察等,与欧洲等海上风电成熟区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缺乏符合国情的技术体系;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配套。缺乏成熟稳定的海上风电供应链体系,对风险认识不足,缺少科学验证的过程和长时间的实践验证。核心零部件如主轴承、IGCT核心功率器件还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四是相较于陆上,海洋环境更加恶劣。国内对风机基础、海底电缆、海上平台集成等技术研究较少。
目前,海上风电安装船和运维船的设计、建造等都落后于海上风电整体发展步伐。因此建议加大对风电行业关键核心部件的研究支持力度,同时在政策的引领下有序稳步发展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