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访问量:
部门栏目访问量:
智库研究
“两会”中涉核提案都有哪些,整理好了,一次看完
时间:2022年03月21日 来源:信息研究所 点击量: 分享:

1647840988754505.jpg

2022两会

热点:涉核大集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01加快推进《原子能法》出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指出,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全球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尽快出台统领我国原子能领域的基本性法律,完善与我国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填补立法空白,表明我国促进原子能事业发展的国家意志和制度安排,树立我国负责任核大国形象,助推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助力实现“双碳”愿景目标,刻不容缓。顾军建议,《原子能法(征求意见稿)》已基本成熟,结合最新形势与战略需求,完善《原子能法(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尽快出台。

02尽快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

目前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滞后于核能发展,我国亟需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规范管理,确保长久安全。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指出,现行相关条例以及部门规章中专门针对核退役治理监管的规范较少;《核安全法》局限于其法律定位,尽管有原则性规定,但仍需通过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进一步细化;《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针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的规定相对原则和简单。

顾军建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确立放射性废物管理国家计划;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资金保障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指出,核立法领域当前仍存在部分空白需要法律规范,比如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理,特别是需要存放多年的核废物等。当前,不少国家针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了单独立法,董保同希望中国能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推动核领域的依法治理。


二、发展核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01以自主三代核电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黎明共同指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比较优势和特性,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相匹配。当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和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均已投运,我国的三代核电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截至目前,投运的华龙一号机组均运行稳定安全,运行状况良好,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安全运行有保障,产能充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充足的核电制造储备,为我国三代核电规模化、批量化建设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巍、王黎明建议,国家加快自主三代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核电厂址落实,2030年前每年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自主三代核电机组8台左右,保持我国核电平稳持续发展,确保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技术、资金、人才储备,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电在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贡献,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保障能源供给侧安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02加快核电批量化建设步伐,加大核领域基础研究

核电作为“零碳”能源体系的基荷电源,是目前惟一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电源。全国政协委员钱天林认为,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越有利于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因此,钱天林建议,要稳步提高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结构中的比重,统筹核电厂址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加快核电批量化建设步伐,有力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钱天林表示,我国必须抓住核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序推进核电技术进步和核能多用途利用,按照核能发展“三步走”(热堆—快堆—聚变堆)战略,推进核能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和提高我国核能产业核心能力。针对我国核能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技术瓶颈问题,他建议要加大对核领域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设施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

03多渠道发力,增强核电“双碳”贡献力度

当前,国家已明确提出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但是核电开发还仅限于沿海厂址,核电对“双碳”目标实现的贡献力度还未完全体现。

因此,全国政协常委王寿君建议,优先在高比例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地区,结合跨区域电网通道规划,启动建设核电项目,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此外,对于低温供热堆、高温气冷堆、多功能模块化小堆等项目,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快项目落地。

04加快核电建设,筑牢基荷电源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燃料专家、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黎明指出发展新能源一定要同时发展稳定的非化石性基荷电源,而核电是不可或缺的选项。但目前,我国以核电为代表的稳定清洁能源比重较小,发展速度无法满足作为基荷电源的需求。王黎明建议,一是要明确核电作为基荷电源的地位。在煤电逐步退出,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议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出台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核电的基荷电源地位。“十四五”起每年核准8台以上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尽快提高核电的占比;二是着力推动智慧电网的发展,构建适应大比例新能源装机的智慧安全电网。

05突破核科技技术壁垒

全国人大代表朱纪认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战略支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主动担负起“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朱纪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不断加大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保障条件建设,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特别是科研投入一项,将经费用以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实现现有生产保障能力的提档升级;二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三是打破国外部分技术垄断。

06加快高温气冷堆商业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指出,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容量灵活性、广泛环境适应性等显著优势。他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尽快完善高温气冷堆商业化发展规划。依托华能石岛湾示范工程,进一步强化成果凝练,推动设计优化,制定国家层面的相关标准、规范、导则等,及时出台高温气冷堆批量化、规模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高温气冷堆项目立项、审批和实施,巩固扩大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二是加大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的政策支持。鼓励上下游联合创新,推动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通过深化研究、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工程造价,为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快开展高温气冷堆替代退役煤电厂的技术研究和项目实施。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大型央企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在退役煤电厂址建设高温气冷堆的项目评估、工程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同时,支持高温气冷堆技术出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07加快泳池堆供热示范项目落地,解决北方清洁供暖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罗琦指出,与传统热源相比,核能供暖可以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且保障供热的安全性,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对于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以及缓解燃煤运输压力等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顾军、罗琦表示,“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中核集团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城市供暖开发的一种安全经济、绿色零碳的堆型,具有极高的固有安全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与目前的燃煤取暖价格相当,且不需要对城市输热管网进行改造。

顾军、罗琦共同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核能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从选址、设计、审批、监管等方面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在税收、贷款利率、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核能供暖项目尽快落地,保障核能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08加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

当前,核科技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在大国战略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核科技自立自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实现核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也在于全方位加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专项建设,基础研发平台搭建以及创新实验室的设立等层面进行投入与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罗琦建议一是要设立国家核基础科研专项渠道,建立基础科研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将科研院所全部纳入基础性科研院所稳定支持范围,合理有序部署一批核领域基础科研重大项目,实现核基础科研可持续发展,塑造原始创新“动力源”;二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集智攻关,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先进核技术在空天、海洋和陆地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于新时代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注重精神传承与人才培养,“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这才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现阶段科研人员要将老一辈核工业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在精神的鼓舞中夯实基础,共同推动核工业由大向强发展。


三、有效推动核工业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完善

01加强国内铀资源勘探和储备

铀资源具有极端重要性,但是我国在该领域仍存在显而易见的“短板”。首先是国内铀资源探明程度低;其次是国内铀矿大基地获得采矿权难度大;再次,未来获取海外轴资源难度逐渐加大。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李子颖建议要加大国内铀矿勘查投入力度和统筹协调。要聚焦“找大矿、找富矿、找经济可采矿”,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尽快摸清我国铀资源家底。国内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上也要加大,提高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资本金比例,免征或者减征国内开发资源税。出台政策明确铀资源的优先勘查权和开采权。

同时,李子颖提出建立健全海外资源开发支撑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外汇政策,建立健全国家主导、企业参与的海外铀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支持我国企业海外自主找矿,鼓励企业在海外并购优质铀资源项目。在机制上进行创新,鼓励和扶持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资本按国际规则与外企合作开发铀资源。在推进运输通道建设方面,要着力保障海上运输和陆路运输安全,提升海外铀资源获取能力。

在天然铀储备方面,李子颖建议构建天然铀“产品、产能、矿产地”储备各有侧重、共同发力的天然铀储备体系,提升国内铀资源的应急保障能力。以实物产品储备为基础保障,推进多渠道采购实物产品储备,统筹配比产能产品和贸易产品、国内产品与海外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收储、轮换、动用机制。

02加强我国同位素保障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造成同位素及药物供给极不稳定,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核医学发展,影响了医疗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国政协委员万钢称,这与我国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必须要建立稳定自主的保障体系,以扭转国内医用同位素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为此,万钢建议国家能够支持在四川建成我国医用同位素及药物产业先行示范区,探索和试点医用同位素生产、运输、临床使用、安全环保等政策和标准规范等,以适应医用同位素产业超常规发展需要;同时在四川创建国家级核药鉴定机构、安全监测机构和核药实验室,建立一批核医学创新转化和评价机构,打造国际一流的集核素制备研究、核检测设备研制、放射性新药研发及临床转化、检验检测、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医用同位素科研基地。

03推动高温堆与高耗能企业耦合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高耗能企业面临紧迫的碳约束。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在2019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中,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占比达99.7%;源自电力和热力生产过程排放的占比超过50%,工业占28%,两者合计超过80%,能源电力行业是我国推动碳减排的重点领域。高耗能企业的用能需求主要集中在电、热、氢等方面,一台60万千瓦的高温堆年发电量可达40亿千瓦时以上,且电力供应稳定。当前高温堆出口温度达到700-750℃,可以通过汽轮机抽汽,实现热电联产,用于100-400℃不同参数的工业和民用供热/供汽市场。

王寿君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将高温堆为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综合供能/供汽示范项目列为国家科技专项,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和行政法规的完善。加大力度推动相关企业的战略协作,以稳定的零碳能源支撑高耗能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为全球高耗能企业脱碳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样板。

04协调各方优势力量,推进核聚变高质量发展

核聚变能是人类目前认识到的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核聚变技术已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到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点的领跑。但要实现由点到面的领跑、达到整体水平国际领先,还需要梳理短板、提升能力。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段旭如要统筹资源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调各方优势力量深度参与,推进核聚变高质量发展。段旭如表示,为实现“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核强国,有必要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一部署并实施我国聚变能发展战略,从政策指导、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工程突破、资源保障等多个层面促进我国聚变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形成由现有的聚变界、核工程技术界、工业(制造)界多方全程深度参与的格局,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有效解决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面临的短板与卡脖子问题,形成良性高效的核聚变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他认为,要组织现有的聚变研究力量及核工程技术优势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制定国家层面的聚变能发展路线图。除此之外,段旭如进一步呼吁,要发挥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加快聚变工程技术攻关。


四、拓展核领域宣传力度和文化深度

01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核工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正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效加强核科普工作,让公众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并激发青少年喜爱科学、喜爱核科学,同时将大大激励核事业工作者,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王寿君建议,“一堆一器”为我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象征,其蕴藏的丰富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时刻铭记核工业的创业初心,以奋进之姿永葆强核报国之志,以躬身之为锻造成事之功,共担祖国核事业这项光荣使命,共圆核工业强国这个宏伟梦想。

02提升我国核电国际知名度

目前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完全具备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实力。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万钢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出台核电出口融资政策以及加强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中的宣传等,提升我国核电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03和平稳定发展民用核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指出,谈核色变”不是绝对的坏事,需要敏感关注核科技,但也不宜过分恐慌,对于民用核技术发展,和平的环境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必要条件。

董保同指出,核技术具有两面性,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社会,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核辐射或核污染。因此,一方面需要科学知识传播,另一方面核工业界也必须如履薄冰,确保安全。同时,由于核技术的特殊性,民用核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外部环境、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国际间的密切合作。

04强效核工业红色传承

经过百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相继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而我国核工业发展因党而生、跟党创业、向党而兴。二者都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都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因此,全国人大代表朱纪认为,“三线建设”精神与“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在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20世纪60年代,中央决定将核工业转入西南“三线”地区。“三线建设”时期的核工业建设加快和促进了我国核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三线”时期的核工业为完善我国西部工业布局、提升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入挖掘“三线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并在新时代弘扬传承这种精神,能激活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增强国家身份认同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因此,朱纪建议将“三线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扬优良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