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于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27届会议(COP27),COP是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气候相关年度会议。中国核电申报的秦山核电成功实施的我国南方核能供暖项目案例入选《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在COP27中国角企业日活动中正式发布,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中国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企业代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行动和高度责任感。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评价说,“绿色循环低碳的实践案例,体现了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先立后破原则指导下的先行先试,体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小到大的尝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可能还会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世界范围的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是CTeam2019年发起和组织的项目,一年一度收集和编制在华企业的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果,并在年末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国内外同时开展交流和传播。《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作为联合发起单位征集,筛选传播,旨在更好展现中国企业的绿色行动力,交流气候创新与实践经验,号召和吸引更多企业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在征集期内,共收到约50份项目申请,通过行业内专家的审核评选,共收录27个企业创新减排的项目正式入选,涵盖八个行业和领域。
据悉,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于2021年12月3日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近4000户居民。该项目由中国核电旗下秦山核电牵头实施,计划于“十四五”末全部建成,可满足海盐县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电取暖方式,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年供热量将达到70.4万吉焦;相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万吨。相应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04吨、氮氧化物177.6吨、二氧化碳6.3万吨。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为中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管道总长度约10公里,从秦山核电基地厂内延伸至海盐县城区,在不影响机组原有发电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盐县公建设施、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提供大规模安全、零碳、经济的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的原理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这个过程由五个回路完成,首先一回路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将二回路的水加热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抽取部分蒸汽加热核电厂内换热站的水,加热后的水经过三回路管网,传送至热力公司换热站,依次加热四、五回路供热管网内的水,从而实现将核电厂产生的热量,安全地送入千家万户进行集中供暖的目的。
我国年供暖煤耗超过8亿吨原煤,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规模在持续增长,碳排放压力不断加大,而核能供热无疑成为解决这一矛盾重要手段。海盐核能供暖项目先行先试,开辟了沿海核电项目的核能综合利用新市场。未来,利用沿海核电余热,供暖范围将由沿海延伸至腹地,契合各类应用场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直接提供高温工艺热,将核能从“单一型选手”转向“全能型辅助”,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