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标国际标准经验,加快核医学发展,惠及人民健康的提案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思进
核医学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核医学PET分子影像检查,可以改变近40%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该项检查,40%的癌症患者治疗方案是不正确的,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耽误了病人的早期精准诊疗,甚至危及生命。
2020年美国新发癌症228万例,其中210万例(占新发病例的92%)进行了PET分子影像检查;同年我国新发457万例,仅80万例(17.5%)进行该检查。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高达69%,而我国仅为40.5%,造成生存率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核医学精准的诊断,继而得到精准的治疗。
核医学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PI)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可精确评估心肌血流和心脏功能,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可疑冠心病患者如果不首先进行MPI而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受检者死亡率增加约2倍,心梗发生率增加了4倍。美国每年有约800万例患者进行MPI,其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下降;我国每年仅有10万例行MPI,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还是女性,均逐年升高。
2020年,我国有约500万例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造检查,其中120万例继而进行了介入治疗(PCI,多为支架植入)。也就是说,500万例冠造的患者中,有380万例(76%)冠造正常或轻度异常,如果事先行MPI,则无需冠造;同时,120万例PCI患者,至少有20万例没有明显心肌缺血,如先行MPI,则无需PCI。从经济角度看,380万例冠造阴性者为此支出了约300多亿元医疗费用,20万例无需支架的患者为此支出了约100亿元。从患者安全角度讲,我国冠造的死亡率为0.08%,380万例冠造致3千人死亡;PCI的死亡率为0.26%,20万例支架患者又致500多人死亡。上述400万例(380万例+20万例)患者,如果先行MPI(医疗支出约100亿元),即可排除心肌缺血,从而避免冠造和支架,进而可节约300多亿元的医疗费用,同时也避免了过度医疗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除了肿瘤和心脏外,全身多个系统的疾病均可通过核医学检查获益。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全国仅有1148个核医学科(美国有1.2万个),近70%的三级医院和99%的二级医院没有建立核医学科(美国15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需设置核医学科),每年只有340万人接受相关检查(美国每年有2000多万人行该检查)。我国每年有约87亿诊疗人次,由于核医学不普及,惠及的患者少之又少。
核医学不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监管标准与国际标准不匹配是制约核医学发展的因素之一。比如对于放射性液体废物99mTc,18F等,欧美国家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SSG-46规定,无需收集,直接排放,而我国标准(HJ 1188-2021)则要求收集衰变30天;对于131碘,IAEA规定稀释或衰变(原则上),推荐连续污水处理系统中稀释和分散,我国要求收集衰变180天;对于其它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药物,IAEA规定显像药物直接排放,治疗药物稀释和分散,而我国要求10个半衰期。对于放射性固体废物,我国的规定也远远超出了IAEA的要求。过度的监管,以及其他许多监管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对核医学这一特殊领域的工作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给核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核医疗事业。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驱动,要以核医疗等为重要抓手...”。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要求到2025年三级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只有加快核医学建设和发展,才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建议:
1、对标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版本(IAEA SSG-46),重新修订我国HJ 1188-2021标准;
2、推广四川省“川委融办发〔2023〕8号”文件中关于“在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复审中,对无核医学科建设计划的实行一票否决”的做法,切实落实好八部委文件要求;
3、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不进行心肌缺血评估而直接冠造者,医保不予报销;参照美国经验,充分发挥PET精准诊疗作用,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
4、相关监管部门检查核医学科室工作或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时,邀请核医学行业学会的专家一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