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2日,先进核燃料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核材料技术创新学术会议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于俊崇、刘正东和董绍明出席会议,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王豫庆,材料创新中心理事长雷增光,原子能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杨红义在会上分别致辞。来自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会。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姜宏民、中核集团战咨委委员王黎明主持会议。
会议聚焦新形势下我国核燃料与材料技术领域的发展重点与趋势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围绕先进核燃料创新发展主题开展主论坛报告,围绕四代堆、小堆、微堆、研究堆等反应堆燃料及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围绕核燃料与材料、核工程材料、多尺度模拟三个主题开展分论坛报告。会议共作15个特邀报告和53个研究报告。
王豫庆指出,核燃料元件是核能系统的“心脏”和能量源泉,也是核反应堆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决定核反应堆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核燃料研发创新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科研生产单位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速核燃料产业创新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先进核燃料研发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产业协同,加快推进自主燃料应用进程。三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材料零部件国产化。
雷增光指出,多年来,材料创新中心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已初步构建了核燃料材料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期望各科研生产单位今后继续依托材料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跨行业和跨部门的技术攻关,全面推进我国核燃料材料技术创新发展与自主可控。
杨红义在致辞中表示,原子能院作为材料创新中心主依托单位,将在国家原子能机构与中核集团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核燃料与材料产业链、创新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对接,为我国核燃料与材料技术发展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由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指导,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简称材料创新中心)主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办,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核学会材料分会、中核集团核燃料与材料研发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部共同协办。核材料技术创新学术会议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在推动核材料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合作交流、培养科技人才、助推我国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