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所属9家地勘单位是铀矿地质勘查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是历经数次改革保留下来从事国家放射性矿产战略性勘查任务的主体。为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专业化整合决策部署,在中核集团党组统一部署下,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四优两高”系统性改革,将12家事业单位、27家企业整合为中核地质勘查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我国铀矿勘查专业化平台。自2023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新增铀矿资源量达计划的2.5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职工人均收入增幅超14%,1人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MKJ考核位居铀业板块前列,改革元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铀矿报国 心之所向
研判形势主动求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核能关键资源铀的需求猛增,产业链、供应链迎来重塑,国际铀矿价格直线上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确保“粮仓有‘铀’”,让大家“心中不慌”,一直是中核集团、中核铀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前,核能对铀矿资源保障的迫切需求与快速增储上产、摸清家底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国内铀矿勘查在耕种“自留地”的同时,后备基地不足、国外开拓起步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日渐突出,加之铀矿勘查工作量倍增,分散的铀矿勘查格局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区域化整合势在必行。
大刀阔斧 积极推进
以人为本敢于作为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构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协同,解决原有单位数量多、产业小、竞争合力不足等问题。集团设立职能部门以及法人和非法人经营实体,优化12家事业单位和27家企业资源配置,组建5大区域中心和3家专业化公司,打造主业清晰、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区域中心+专业化公司”模式。
组建区域中心,作为铀矿勘查技术中心,负责全国各地区的铀矿勘查任务。统筹铀矿增储上产和摸清家底,深入实施“五统筹五提升”铀矿勘查大会战,探索“一张图”作战、“专家团队+项目总师”铀矿找矿和“新产业+新技术”孵化开发等新机制、新模式;管理铀矿勘查、钻探施工、地方联系等工作。
组建专业化公司,统筹优质资源服务国内外市场。组建中核大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产业为主的一流科技型企业;依托环境评价、分析测试、环保工程等人才及资质优势,组建以涉核涉辐射全产业链服务为特色的地勘环保公司;基于已有油气、干热岩、地质钻探等多元市场优势,组建地勘钻探公司。
整合后的区域中心,打破了原有“藩篱”,凝心聚力“扩战果”。内蒙古中心完成铀矿资源量年度目标的285%,南方中心完成219%,西部中心完成156%;钻探工作量超万米的钻机由2022年度的9台增加至21台,其中单钻机年度工作量超1.4万米,刷新铀矿勘查钻进新纪录。
通过优化组织机构,增强管理效能。研究解决改革难点、堵点。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学思践悟,聚焦改革发展中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调研基层30余次,征集意见60余项,解决调研问题27个;在2个月内完成党组织设置、定岗定编、人员配备等工作。
实施大部制和扁平化管理。集团本部建立“8个职能部门+3个事业部+2个特设机构”的组织架构,各区域中心精简职能机构,建立“5+2”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推动数字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完成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推进“北斗+数字勘查”融合,铀矿勘查大数据管理平台进入场景试验阶段;完成智能管理系统公测及使用,实现分析测试全流程可视化、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电磁现场检测统一管理。
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中层干部45岁以下超50%,所属单位中层干部40岁以下占比超60%,35岁以下中层干部占比超20%;集团职能部门人员控制在50人以内,各区域中心控制在35人以内,30余人由职能部门重回专业技术岗位。
实现人员能进能出。2023年新增246人,市场化退出近200人;破除事业身份壁垒,60余人放弃事业身份,转变为中核地勘集团、专业化公司企业身份。
促进收入能高能低。改革后人均收入增长超14%,考核为优秀单位者涨幅达34%;全员收入差距达17倍,同层级人员收入差距超5倍;1名职工收入超百万元,12人收入超过所在单位班子副职收入。
深化人才强企战略。1人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奖、1人入选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招聘硕士及以上研究生78人,增幅超20%,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42%。
通过优化经营机制,提升发展活力。快速理顺关系,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厘清各区域中心和专业化公司主要职责,出台授权管理办法;组织专业化公司与各区域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理清改革前的各方权益,明确改革后产业经营、固定资产、补偿机制等事项。
做实中核地勘集团。实行改革经营领导包片管理制,推行集团领导年度考核与包片单位业绩挂钩;与所属单位平台公司建立股权链接,推进资本运作;组建5个监审组,开展安全环保检查,以派驻方式建立大监督体系;组织收回历史欠款超3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清理微利企业2家。
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市场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设立“核勘共盈”奖励计划,表彰在保障国家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成果转化、中长期激励等机制;鼓励专业化公司开展收并购工作,积极争取“大项目大成果”。
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知名度。加强海外产业信息收集,实地调研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地勘市场,参加沙特矿业论坛,考察纳米比亚、加纳、尼日尔等铀矿市场,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地浸孔钻探合作。
善作善成 稳中突进
成立元年成绩喜人
高举铀矿报国旗帜,年度勘查成果显著。年度新增铀矿资源量达计划的2.5倍。北方砂岩地区多个盆地取得新突破,南方硬岩老矿区深部及外围发现富大矿体,在10个新地区发现工业铀矿孔;中标纳米比亚、蒙古国等海外铀矿勘查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示范级QC小组1项、改进级3项。
产业聚合效果初显,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在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下行背景下逆势上涨,获中核铀业业绩突出贡献奖。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8.3%,净利润增长19.6%,中标亿元级市场项目4个,其中克旗项目14.5亿元、林西项目7.8亿元;全年承接市场钻探66万米,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完成自有矿山的深部勘探、联机试运行及探转采工作,推进“一家一矿”;海外开拓持续向好,新签订柬埔寨污水处理、尼日利亚独居石、老挝钾盐等项目。
企业文化创新融合,品牌影响持续扩大。打造开放、包容、健康、富有核地勘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极策划“最美地勘人”“大美地勘”“核地最一线”等宣传,打造核地勘人的“诗和远方”,积极向外界讲述地勘好故事、传播地勘好声音,充分展现新时代核地勘人的良好精神面貌,为高质量推进系统性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倾心打造“铀矿报国”品牌。120余篇作品获新华社、学习强国、中核集团、中核铀业等媒体平台刊发,积极配合中核铀业做好“我国发现一批万吨至十万吨级铀矿床”等宣传,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1000余次。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中核地勘集团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铀矿勘查为核心,在新起点开新局,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整体协同,谋划全局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以铀为本科技型地勘公司,为助力中核铀业“333”高质量发展,实现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贡献地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