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记载着满满荣誉的展柜上,又添了一块崭新的奖章——华东监督站核技术利用监督处荣获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回顾像螺丝钉一样“钉”在监督一线的十几年,核技术利用监督处处长廖云华用“作风硬、肯钻研、永不生锈敢担当、平凡而又不平凡”来形容他的团队。在“红色螺丝钉精神”指引下,团队涌现出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一批先进榜样。
这些年间,“眼见着一座座反应堆厂房拔地而起,核技术应用一步步走进老百姓日常生活。虽然我们平时做的都是幕后的事,但能为保障核事业安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默默出一份力,值了。”廖云华向记者说道。
这份值得,源于一批批守护核与辐射安全的忠诚卫士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作为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派出的6个地区监督站之一,华东监督站负责六省一市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工作。在华东辖区范围内,聚集了全国近一半的核电机组及超过1/3的核技术利用单位。
晨光熹微与夜幕低垂间,华东监督站的核安全监督员会迎来一天中最具仪式感的整装时刻。戴上印有NNSA(国家核安全局)和ERO(华东监督站)的白色安全帽,穿上黑色反光背心,他们又将开启一段为国家核安全保驾护航的新征程。
“钉”在一线:“不是在监督,就是在监督的路上”
白天,上海市的医院里人来人往,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正用来精准爆破肿瘤医治患者。当这台装置终于“歇”下来时,却是廖云华和他的同事忙起来的时候——一场长达数小时的夜查即将开始。
检查加速器机房和治疗室辐射屏蔽设施设备、辐射监测设备、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安全与防护设施,逐项测试辐射安全联锁功能……在医院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中,监督员们为保障核技术利用项目的辐射安全,从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我们得尽量减小检查活动对机器正常运行的影响。白天医生在治病救人,留给监督员检查的时间更多是晚间或周末。”廖云华向记者解释道。
核技术利用监督处的监督员们曾见证过很多个这样的深夜。赴现场收集一手资料,检查放射性核药生产、配送和使用的全过程安全,进行野外探伤的现场管控……
“不是在监督,就是在监督的路上。全年中有一半以上工作日在外出差,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长达一两个月都见不着面是常态。”华东监督站办公室主任刘明明告诉记者。
奔赴监督地点的路,往往不那么好走。华东地区铀矿冶设施多数分布在偏远山沟,草高林密,逢雨天遍布泥泞。为了实地踏勘铀矿冶点位的辐射环境实际情况,监督员们常常在酷暑湿热天里,走遍矿点的每一处设施。晚间,即使一天在外的奔波早已令人精疲力竭,廖云华和他的同事们仍会静下心来,回顾一天巡查下来发现的细节,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撰写成一份份材料。
“人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这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事,是天大的事。”“奉献”和“责任”,这两个在廖云华采访中屡屡提及的字眼,具象在华东监督站监督员们的一言一行中。
修炼内功:“卷而不自知”
上海作为国家级科创中心,引领全国涉核相关科研产业发展,现拥有5座大科学射线实验装置、1家国家级区域计量测试中心、5家大型放射治疗设备研发及运行基地、3家大型放射性药物生产机构、8座伽马射线辐照装置等。
这些装置和设施关乎上海市重大战略科技研发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上海作为国家级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但面对国际领先的新装置、新系统、新技术,到底如何监管?对于监督员来说,大多数时候并无前人经验可循。
面对国际领先的技术,“卷而不自知”成为监督员的一种常态。“如果不知道风险点在哪里,就没法监管。只有先了解特性参数、生产工艺、工作方式之后,才能更好深入分析研判其调试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制定监管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廖云华解释道。
这种“卷”体现在能力提升和监管探索的道路上,也体现在监督员不断强化业务的学习劲头上。“监督员们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一线技术人员学,向同事学。”刘明明说道,“我们建立了首席监督员、青年干部导师制、业务大讲堂等制度,不断促进监督员之间的交流和互通,将优秀的监督经验传承下来。同时,加强同从业人员的交流,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华东监督站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核设施监管指针》《核技术利用监管指针》《铀矿冶监管指针》等契合华东地区监管实践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提升监管体系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提升效能:探索推进大监督体系和智能化监管
在核电站,如何凭借监督员几个人的力量,实现对动辄上千人营运单位的有效监督?
答案指向核电站内部。“核安全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监督的力量,更需要营运单位首先落实主体责任。监督站跟营运单位并不是背靠背的关系,我们其实是战略协作关系。”核设施监督二处处长杨义平向记者解释道。
为了形成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合力,近年来,华东监督站与辖区内核电厂营运单位深入开展核安全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以内部监督为主体、内部外部监督相互促进的监督模式”,推动营运单位建立核电厂内部大监督体系。
“监督站通过外部力量推动营运单位内部核安全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有效运转,从而使营运单位更好地履行核安全主体责任。当内部监督信息由彼此分散独立的信息孤岛,变成一套发现、反馈、分析、评估、改进问题的完整体系后,外部监管体系就能和内部监督体系协同发挥作用,形成核安全监督的双循环闭环逻辑。”廖云华向记者表示。
更高效的监督也体现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华东监督站在核技术利用单位试点开展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设计并试用了覆盖辐照装置相关法规、标准、检查程序要求,具备日常安全联锁检查信号抓取、规定动作超期预警提醒、环境在线状态实时显示、监测报告文件查询等功能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系统数据都‘跑’起来的时候,人就能少跑几步。”廖云华告诉记者,“我们做的既是监督工作,也是服务工作。当我们服务好企业,让核设施安全、平稳地运行,充分发挥清洁低碳效益时,其实也就是在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作出一份来自核安全监管队伍的贡献。”
华东监督站监督员们将始终遵循“独立、公开、法治、理性、有效”的监管原则,持续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团结、自律、规范、职业”的单位核心价值观,为守好华东地区核与辐射安全防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助力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竭的“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