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近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修订的ISO 3999:2004《辐射防护工业伽马射线辐射成像设备性能、设计和测试指标》国际标准,正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获批立项。这彰显了我国深度参与辐射防护与安全治理国际标准化制定与跟踪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担当,将为全球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管理领域的规范发展、技术统一与协同合作提供重要支撑,对推动该领域相关产业和技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核保障技术团队何丽霞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
辐射防护工业伽马射线辐射成像设备被视为无损检测的“火眼金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装备、海洋工程、油气管道等关键领域。此次国际标准的修订将聚焦“更安全、更智能、更通用”三大目标,全面纳入近二十年来辐射防护领域的最新科研与工程实践成果,重点升级辐射源安全阈值、设备本质安全设计、在线监测与故障自诊断、应急响应、用户培训及核安全文化等核心条款,为全球工业伽马射线设备的研发、制造、运维提供与时俱进的规范依据。
该标准修订项目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辐射防护分技术委员会(ISO/TC85/SC2)WG20工作组开展,何丽霞研究员为工作组召集人和主导专家。自2023年以来,经提案酝酿、委员会批准,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范围,并结合该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开展多次讨论和优化,最终经国际标准化组织广泛征集专家意见、投票审核通过,项目成功立项。
近年来,原子能院已先后主导发布了5项国际标准,正在逐步形成覆盖核燃料循环、核保障、辐射防护、加速器等优势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矩阵,显著提升了我国核技术规则供给能力。下一步,原子能院技术团队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导则,联合各国专家,高效推进工作组草案、技术讨论、全球意见征集及最终表决流程,力争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发布,为全球工业伽马射线成像设备装上“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