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结合核能行业特点和我国发展实际,大会发出《“人工智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号召全行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核能深度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深度赋能各行各业发展,科技研发和产业变革提质增速,人工智能的快速部署也带动了全球能源电力发展,加速了全球核能复兴的步伐。人工智能在核能技术研发、设计建造、设备智造、人才培养、行业监管等领域的应用,已开启全面探索。人工智能与核能相互赋能格局初步形成,并正在成为推动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能源安全与生态保护双重命题的关键路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结合核能行业特点和我国发展实际,我们向核能领域、人工智能行业及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审慎积极推进核能领域人工智能部署
核安全是核能事业的生命线,采取成熟并经过验证的技术是核电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核能领域部署人工智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部署应用时应坚持“结合场景研发,试点示范验证,成熟验证部署”原则,克服可能存在的推理“幻象”;坚守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坚持全范围、全过程审慎监管,确保数据真实可用、模型成熟可靠、算力坚强保障,遵守核能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覆盖“人工智能算法可靠性—核设施安全性—数据安全性”的全维度监管框架,完善人工智能系统在核反应堆状态监测、异常预警、应急处置等场景的安全验证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保障,规范核能领域数据采集、存储、应用的全流程管理,防范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风险。通过技术融合与制度保障双轮驱动,实现“更智能的核能”与“更安全的智能”相互赋能、动态平衡。
二、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构建核、智协同发展新格局
将“人工智能+”核能融合发展纳入国家能源战略顶层设计,深度对接“双碳”行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中国等重大部署。推动跨部门、跨领域政策协同,建立能源、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动机制,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核电基地布局、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核能产业集群,形成“战略引领—政策支撑—区域联动”的发展生态,以低碳核能助推各地“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落地,用技术融合红利更好服务于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激活产业创新生态,夯实核、智融合发展根基
强化核能行业人工智能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核能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培育既懂核科学又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能源企业、科技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加速“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成熟验证后的部署,加大“物理智能”的技术研发和示范试点力度,重构核能研发、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的全生命周期范式,突破融合发展的共性理论与系统集成瓶颈。同时,加快建立融合发展的标准规范体系,推动数据共享、接口统一与成果转化,让创新要素在开放协作中高效流动。
四、深化开放合作,拓展核、智融合发展空间
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核能技术与标准的国际交流。主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核安全治理,在核电项目智能化建设、核安全监管数字化等领域分享经验、共建平台,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更好安全和平利用核能。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主要核电国家的技术对话,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核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中国担当,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核能产业加速复兴,核、智融合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让我们勠力同心,精心谋划,把握战略主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核能的相互赋能,更好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