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行业动态
“抢盐潮”显示核电科普长期缺位
时间:2011年05月04日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朱学蕊 点击量: 分享:
    登陆国家环保部网站,公众可以从“日本地震核安全相关信息”专题看到3月11日后我国各地区每天的环境辐射监测结果。此外,电视、报纸和广播以及各地举办的核安全展览也在传递着与核安全有关的情况。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国公众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高频度地接收“核”信息。“福岛核事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公众科学、客观认识核能的契机。要让大家认识到核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核能、发展核电。”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但是,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对核电信任多少?

  核电站到底安全吗?福岛核事故掀起了人们对核电站安全可靠性的重新思考。而在国内,核事故、核泄漏及种种质疑和讨论,成为近期老百姓谈及最多的话题之一。

  3月中旬,《新京报》“京报调查”围绕公众了解核知识的程度作了一个专项调查,相关数据如下:在所调查人群中,77.4%的人高度关注日本核辐射事件,有70.8%的人担心核辐射扩散至中国;在对核知识了解的程度方面,一般了解占到48.4%,比较了解占14.8%,完全不了解占3.0%,不太了解占32.8%,非常不了解1.0%;而当问及是否同意在其所居住的区域建立核电站时,反对者占了将近一半(47.9%),远远多于同意人数的比例(12.4%)。

  如何佐证以上的调查数据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地“抢盐潮”足以反映公众心态,“造成公众这种行为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对核电的认识不够。这也说明我们对核电的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期缺位。”

  2010年,大亚湾核电站一根小小的核燃料棒出现的裂纹,曾被误认为“事故”而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恐慌。这次事件也让中国核电界认识到公众对核电认知的重要性。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长申曾在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目前国内公众对核电的认识还是有限的,随着新建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和公众对核电的认识的深入,科学、规范、有序地将核电站运行信息向公众公开是可以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公众对核电的了解,降低核电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性,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猜测。

  就在此次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中国科技馆的科学讲坛邀请核电专家通过讲座向公众普及核能与核安全知识;中国科协、中国核学会等单位和组织先后举办“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通过媒体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此外,一些各级的地方政府和核电企业也组织了相关的科普宣传展览,让公众全面了解核电。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人希望通过公开途径了解核电,也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掌握核辐射防护知识。而核电基本原理、我国核电的规模、安全性及核泄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核辐射防护等,都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越陌生越担心

  公众参与是核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对核电的接受度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核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德国就是如此。

  “我深感对核电的讨论和透明度不够,才会引起很多人误解。在法国,是否发展核电经过了全民讨论,包括家庭妇女都参加。福岛核事故没有影响法国发展核电的方向,这是因为群众了解核电,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务院研究室范必副司长在其微博中写到。

  范必所说的“差距”,也是很多核电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有人表示,我国核电站建设中公众参与度不高,一旦发生情况,大家对核电的不信任就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要公众接受核电,必须经过参与和认知的阶段,以前缺失的现在必须都补上。”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国内就公众对核电接受度、认知度的分析研究寥寥无几。从一些研究文献来看,以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量化研究和对比分析为主。其中,江苏田湾核电站投产前曾在距核电站0-30km范围内的27个村、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核能的担心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当有可替代的能源时,绝大多数人选择其他能源而不是核电。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比较多,如何掌握公众对风险的认知规律,改善信息传播途径及方式,让大家科学地认知核电、核能是当前必须着手做的。”相关研究人员如是表示,“公众越是对什么东西陌生,越是会质疑和担心。”

  科普需人性化多样化

  2009年4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中国政府共同主办的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曾指出,中国发展核电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包括了公众宣传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公众心存疑虑的问题。

  眼下,国家核安全检查团正在几大核电基地展开全面的安全检查,而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同时在陆续进行中。

  一位核电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以企业牵头的科普活动毕竟规模小,而且比较零散,有相对的地域局限性。“近几年,随着我国核电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和企业组织了相关的宣传活动,但是有针对性的、面向公众的宣传缺少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往往是每个阶段的工作做了,但是在关键时刻,都衔接不上,都得重新来过。”该人士坦言。

  核电专家彭士禄与张禄庆在《日本福岛核电厂严重事故的启示》一文中指出,我国核电发展三十多年来,各核电厂都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这次波及全国的抢盐风潮就可见,要使人们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提高到理性地对待核电的利益与风险,还要做相当多的工作,应当讲究科普宣传的人性化与多样性。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要确保运行核电厂的安全可靠,让事实说服公众。”两位专家表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