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zghn201902.indd
P. 37

主旨演讲










              和基本政策,对于促进和规范本国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年,中国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乏燃料后处理工作机制,

              至关重要。                                             乏燃料后处理工作全面提速。目前,中国乏燃料后处理
                  中国作为核能发展大国,历来高度重视核领域的法                        产能建设正按照“中试规模—示范规模—工业规模”三步
              制建设工作,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三级核领                         走计划稳步推进。

              域法律法规体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完善核领域立                            在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目前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
              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有关部门加大了立法力度,取得                          正在组织编制《中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规划》,
              了显著成效。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拟在核电相对集中的地区新建5个处置场,满足当前和未
              正式颁布实施,为安全利用核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                         来核能发展需求。同时,为解决高放废物安全处置问题,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明确了“选址、地下实验、处置库建造”三步走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作为核领域的基本法,                        提出了2050年最终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场的目标。目前,

              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近年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积                          中国已完成场址选址工作,首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
              极推动原子能法立法进程,有望近期颁布出台。另外,                          实验室已经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审议通过,为高放废物
              大家普遍关注的《核损害赔偿法》《核安保条例》《乏燃                        “寿终正寝”提供了方案。
              料管理条例》《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一批核领域法律

              法规正在抓紧制订,将为强化核工业行业管理、推动核                          三、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核能发展技术水平
              能事业规范有序发展指明方向。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建成中国特
                                                                色的先进核工业体系,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坚持创新才

              二、提升产业效能,保障核能发展持续高效                               能达到目标。中国核工业将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将为推动核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核能发展的竞争力。
              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中国国家原子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产业链优
              能机构从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重点环节的效能着手,推                          势,以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提升新

              动中国核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发
                  在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方面,一是通过实施铀矿大                        展动力,搞好技术储备,下大力气解决制约核工业健康
              基地战略,建设千吨级示范性“绿色矿山”,提升国内铀                         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资源供应能力。二是通过海外开发和国际贸易等方式,                              二是坚持协同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创新机制
              开拓海外市场,加大天然铀资源储备。三是按照“动态平                         改革,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科技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与科
              衡、提质增效”的原则,开展核燃料循环主要环节产能建                         研院所大力协同、联合攻关,形成以科研院所、高校、企

              设,满足中国核能发展需求。同时,中国正在积极谋划                          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发展模式 ;同时,鼓励设立多层次、
              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进一                          市场化的创新基金,共享共建一批创新力量雄厚、具有
              步提高核燃料产业集中度,优化核燃料产业布局,为核                          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重点实验室,完善核工业协同创

              电站提供“一站式”核燃料供应服务。                                 新平台体系。
                  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中国政府建立了核电站乏燃                            三是坚持开放创新。推动核能技术进步是世界核能
              料处理处置基金制度,设立了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                          发展国家的共同梦想。中国核科技工业者愿同世界各国




                                                                                                                3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