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zghn201902.indd
P. 55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 王黎明

                  关键词 : 浓缩铀出口税率

                  建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将天然铀及其化合物、浓缩                        铀进口,对法国浓缩铀征收14.6%的进口税,对俄罗斯
              铀化合物等从《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移除,恢复                         浓缩铀实行不超过20%的需求比例控制。

              开展相关加工贸易。                                             在此环境下,我国铀浓缩加工能力发展面临两方面
                  建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天然铀及其化合物等                        问题 :我国浓缩铀出口不退税,大大削弱了我国铀浓缩加
              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纳入出口退税调整清单。                               工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
                  发展我国铀浓缩加工能力面临的问题。较长时间以                        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商务部、海关总署公

              来,全球铀浓缩加工能力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2018年, 告2014年第90号),将天然铀和浓缩铀列为加工贸易禁止
              全球铀浓缩约需5万吨分离功,供应能力为6.7万吨分离                        类商品。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文件,铀系列产品增值税免

              功,超出需求34%。特别是自福岛核事故以来,全球铀                         税政策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2016年起铀系列产品
              浓缩服务交易量价齐跌,进入市场“寒冬”,市场竞争力                         需缴纳增值税。上述因素叠加,致使我国铀产品加工服务
              日益激烈。美、俄等核大国均通过核燃料进出口管控, “走出去”无法享受加工贸易的免税政策,导致我国铀产
              支持本国核燃料企业发展。俄罗斯为鼓励浓缩铀出口, 品加工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削弱。

              对浓缩铀出口采取20%退税政策。美国为遏制国外浓缩                                            (新闻来源 :《中国核工业》杂志)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段旭如

                  关键词 : 科普宣传、公众沟通
                  做到核科学素养从娃娃抓起。由教育部牵头,在小                        布项目建设信息,及时消除公众疑虑 ;相关政府部门和

              学、中学、大学的相关课程中增加核科学系统知识,实现                         企业充分重视舆论应对,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建立核
              小中大学贯通式核科普教育,逐渐使公众从小就了解核                          电企业和政府部门等舆情监测机构信息共享长效机制,
              科学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公众对核工业的接受度。                           开展舆情危机干预策略研究,定期组织开展舆情应对培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核科学素养。由中央党校(国家                       训与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行政学院)牵头,将核科普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核科普活动。
              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交流与参观,使之了解核科学、理                         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针对公众关注的核安全、环境

              解核工业、支持核事业。                                       保护等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各核电企业、全国学会联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保持信息持续公开和透明。建                        合开展核科普宣传,以设立“核科学日”为契机,广泛
              议相关部门加强信息解读,在规划、法规、标准、导则等                         传播核知识,及时、准确、便捷地为公众解疑释惑,倡

              重要文件报批的同时,及时进行解读 ;政府部门和企业                         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破除网络谣言,弘扬科学
              应确保公告、媒体宣传报道客观、中肯和公正,牢固树立                         精神。
              公信力 ;核电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与媒体定期沟通,发                                            (新闻来源 :《中国核工业》杂志)




                                                                                                                5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