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内文
P. 15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2021 年成果鉴定转化目录










                        项目名称         核电站管道背部焊缝智能打磨专用装备的研发及应用

                        成果形式         □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材料  ■新装备  □其他应用技术

                                     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内壁清洁机器人” (ZL201921940204.8);
                                     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内爬行机器人”(ZL202020196784.0);
                    知识产权基本信息         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管道打磨机器人的系统”(ZL202020192669.6);
                                     发明“一种管道清理机器人控制系统以及方法”(ZL201911095149.1);
                                     发明“一种控制管道打磨专用设备的系统及方法”(ZL202010105035.7)。

                                     本项目自主开发了一套核电站管道背部焊缝智能打磨专用装备,突破国外公司在该
                                     领域的技术垄断。研发过程解决了长距离复杂形状管道内打磨装备行走、识别、定位、
                                     打磨、清洁、自我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管道背部焊缝精确打磨、清洁和
                        简要介绍
                                     视频检查。本项目产品智能化水平较高并采取了系列连锁保护措施,主要性能指标
                                     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复杂管道背部焊缝智能打磨专用
                                     装备的国产化,并促进国内相关产业技术提升。

                                     1、自主创新采用螺旋驱动方式,解决了螺旋驱动机构集成于小空间的问题,实现
                                     了智能打磨装备在复杂形状管道内部弯曲、垂直管行走和爬升。
                     本知识产权对应         2、自主创新设计一种自动运动轨迹规划的方法,同时针对打磨过程中焊缝偏心与
                     产品技术优势和         错边情况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实现管道内部焊缝的自动打磨。
                        性能指标         3、创新集成激光和接触测量、气动打磨和高清视频监控,实现高效精确的连续打磨。
                                     创新设计气动支撑故障保护机制,实现对打磨设备和管道的双重保护。通过特殊的
                                     气路设置,在作业中突然断气、断电或同时断气断电,设备不会后移、松脱或坠落。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国内先进

                        应用效果         ■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替代  ■进口替代  ■填补国内空白 ■降低成本

                        应用情况         应用于防城港二期核电工程建造。

                                     该项目成果适用范围广,可推广应用于各行业各种类复杂管道背部焊缝的打磨、清
                        应用前景         洁及视频检查,尤其适用于辐射、高温、粉尘等特殊环境下的管道背部焊缝打磨、
                                     清洁和视频检查,降低人员作业风险。

                        转化形式         □转让           □许可           ■合作开发            □作价投资

                    知识产权持有单位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康泽坛
                                     电    话:18588415948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b582065315@126.com
                                     地    址: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防城港项目部 B 栋 20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