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zghn202103.indd
P. 33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野外合影










              针对层间氧化带卷状铀矿成矿理论不完全适用于我国                           攻坚克难,实现找矿空间大转移

              北方中东部系列沉积盆地复杂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                               全球铀矿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
              攻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理                          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鉴
              论,按照“依据地质特征定技术”“突破传统理论选方                          于铀资源的重要性,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多年前

              法”“依据成矿作用布钻孔”“利用综合技术圈矿体”                          就已建立起充足的铀矿资源储备。在铀矿勘探方面,
              等原则,研发集成了砂岩型铀矿找矿的关键技术组合,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走在世界前
              建立了不同类型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模型,创建了对应                           列,其深部铀矿勘查可达2000米~ 3000米。目前我国

              的找矿模式,发明了数字多道能谱仪等系列关键探测                           绝大部分地区的勘查深度不足500米,在深地(500米
              装备,创建了γ能谱反演解析系统。项目成果在我国二                          ~ 2000米)探测中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随着核电产业
              连、开鲁、巴音戈壁盆地及尼日尔阿泽里克铀资源勘查                          的迅速发展,我国铀矿资源需求持续攀升。因此,扩

              中广泛应用,获得了成功,节约了勘查成本,缩短了找                          大储量、提升产能,保障铀资源供应安全成为一块难
              矿周期,发展和丰富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技                           啃的“硬骨头”。
              术,推动了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                              聂逢君教授研究团队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找矿梦”,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长达15年,每年至少4个月在野外工作生活,以研究区




                                                                                                                3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