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zghn202103.indd
P. 35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内巴音戈壁、二连、松辽( 开鲁 )盆地大量的野外勘探                        勠力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资料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各盆地不同类型的砂岩型                              我国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的发展过程如图所示,经
              铀矿成矿模型,开展了“模型+”普通与放射性地球物理、                        历了大约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习引进。苏联解体之
              构造识别、砂体追踪等找矿组合关键技术研究,创建与                          后,邻近我国西北的中亚蕴藏着的巨量可地浸砂岩型铀
              各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相适应的找矿模式,并据此在                           矿震惊了我国核工业同行,团队开始学习“次造山”作

              巴音戈壁、二连、松辽( 开鲁 )盆地等地分别圈定了成                        用下形成的“表生氧化流体”致矿。第二阶段 :吸收应
              矿远景区。团队着力攻深找盲,开展第二空间找矿,在                          用。首先在邻近哈萨克斯坦的伊犁盆地开展应用,取得

              预测的二连盆地赛汉高毕—齐哈日格图古河道砂岩型                           了显著效果。第三阶段 :问题质疑。当“次造山”理论
              铀成矿远景区和松辽盆地西南部大林地区的找矿预测                           从北方西部向中东部应用时,发现巴音戈壁、二连、开
              区,结合地球物理信息,开展钻孔验证,在深地(  500米                      鲁盆地的铀矿床特征与西部不同,这些铀矿床在矿体形
              ~ 1000米  )探测中平均见矿成功率62%左右,最高见                     态与热流体蚀变上与“次造山”成矿并不一致。第四阶

              矿率达81%,有效拓宽了找矿空间。                                 段 :发展创新。团队的研究显示,中国东部的区域地质
                  为进一步拓宽找矿空间,聂逢君团队还把视野扩                         背景不同造成了铀成矿作用的差异,新的成矿理论与模
              展到了国外。尼日尔是世界著名铀矿产地,其北部令                           型开始建立。

              人生畏的茫茫大漠上,没有什么地标性的建筑,却有                               构造—砂体—氧化流体成矿是学习并跑的成果。在
              丰富的铀矿资源。在阿巴拉卡( Abalak )和阿加德                       模型建立上,结合实际,通过渗入研究与分析大量的资
              兹( Agadez )之间的辅路上,哪怕只是开车行上几                       料信息,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建立符合客观的模型 ;在
              百英尺,也不得不担心司机难以回到高速路上。聂逢                           方法选择上,根据研究地形、地貌、地质特征,优选适应

              君教授研究团队,几年来筚路蓝缕,艰难勘查,在Tim                         性的方法组合 ;在深部信息浅表识别上,对地表采集到
              Mersoi盆地中阿泽里克铀矿找到非表生氧化流体作用                        的深部信息,通过多解性、多方法的组合加以甄别,获
              证据。勘查结果表明,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由3个小矿                          得真实信息。构造—热流体双模式双阶段叠加成矿是领

              床组成,即T矿、G矿、IR矿。研究组通过野外露头地质                        跑的结果,首次将地面高精度重力测量用于砂岩型铀矿
              调查,利用钻孔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结合阿加德兹                         勘探。
              盆地区域构造、岩相演化分析,认为阿泽里克矿床中,无                             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成果总

              论是G矿、T矿,还是IR矿,铀矿化均赋存在阿萨乌阿组                        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25项,
              砂岩中(  该砂岩沉积于滨浅湖环境,是砂坝相产物  )。                      出版了系列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
                  尼日尔项目( 2008 )是中国铀资源勘查走向海外市                    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40余篇。依托该项目,培养了博

              场的第一个项目,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带动了后来整个                          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其中大多数毕业
              非洲、澳洲、美洲市场的发展,为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                          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正在从事铀矿勘探方面的工作,为
              铀矿找矿与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为我国铀资源储量提                          我国国防科技和核能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供了重要补充。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




                                                                                                                3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