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中国核能核能年鉴2017.indd
P. 264

核能行业概况



                 过与国外同类企业相同产品制造方式及                       决了制约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岛主设备
                 制造水平的对比,开发了世界最大715吨                     关键超大型锻件制造瓶颈难题,实现了核

                 特大钢锭制造技术,在国际上独一无二,                      电锻件的全部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降
                 居领先地位;开发了蒸发器水室封头、锥                      低了核电站工程投资40%以上,使我国核
                 形筒体、压力容器带内外法兰的一体化                       电锻件的制造能力跃居世界第一,有力地
                 接管段锻件仿形锻造及特厚巨型管板胎模                      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进步。

                 锻造等制造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完成了国家级课题验收或预验收
                 发明的带接管的一体化顶盖及一体化下封                      9项,其中:“三代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
                 头锻件均属世界首创。七是“超大型钢锭                      及核岛主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标准体系研
                 (600吨级以上)研制及共性技术研究整                     究”“核电设备用焊接材料研制”两项核

                 体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核岛主设                      电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
                 备超大型锻件制造技术”,经行业专家鉴                      国家电投等组织的课题验收;“CAP1400
                 定与评价,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课题顺利通过了课
                     同时,中国一重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                    题中期检查;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

                 权,2016年申请专利42项,拥有有效专利                   撑计划“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系统开发”“
                 3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中国一重作为                    城市分选设备研制”项目验收,中俄科技
                 牵头单位制定国家核电行业标准,完成了                      合作专项“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技术联合
                 《三代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标准文                      研发”项目预验收。

                 本草案)》、能源行业《压水堆核电厂核
                 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 第3部分 焊接工艺评                    五、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定》标准编制;主编《压水堆核电厂反应
                 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规范》。。                          (一)设备制造能力及产出

                     为加强核电产品研发与技术转化能                         2016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力,2016年,中国一重在大连核电石化生                    以“装备中国,创造卓越”为己任,通过
                 产基地成立了焊接技术中心,完成了核电                      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和制造技术再创新,
                 主设备制造升级改造项目的前期论证,优                      为我国在建核电工程提供了大批各机型核

                 化核电主泵泵壳生产流程,焊后中间热处                      电产品和关键零部件。
                 理的入炉次数减少3次,节约制造周期45                         1. 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紧密合
                 天;环焊缝采用感应加热局部热处理,                       作,完成了“华龙一号”主冷却剂管道的
                 降低能源消耗30%,解决大型工件入炉难                     工艺技术评定工作。

                 题;研制J型坡口自动堆焊技术,隔离层                          2. 完成“华龙一号”机型锻造泵壳的
                 堆焊后PT检测合格率100%。                         工艺技术评定。
                     2016年,中国一重经过自主创新,解                      3. 实现“华龙一号”蒸发器、稳压器


                 254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