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zghn202101.indd
P. 29

青年创新人物













              失败。通过反复论证,最终徐建军决定通过可视化手段                          坚持对工程派生的基础问题进行梳理、凝练和拓展,申
              进行流场测量,研制出实验室首套窄缝可视化实验段,                          报各类创新性基础课题,继续把这些科学问题做深、做

              为后续系列试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反馈。                             透,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科技
                  随后,带着硕士课题中发现的现象,徐建军继续攻                        卓越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青年
              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充分吸收了硕士课题经验,从                          科技创新团队等资助。这些基础研究项目提升了他的科
              一开始就聚焦实验测量难题,巧妙设计出立体可视化实                          研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与工程科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验段,但汽泡直径微小,难以清晰捕捉。为此,他翻阅                          为工程科研项目的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持。
              大量文献手册,日夜思索,成功摸索出了一套汽泡立体

              可视化、图像处理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采集界                          恪守职责 主动作为
              面上显示出标志着实测成功的一串串像珍珠一样晶莹                               2010年底,徐建军由技术岗位转到了项目管理岗
              剔透的滑动汽泡,徐建军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位,负责中核集团重大专项“华龙一号”、模块式小型堆
              这项基础成果也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和蒸汽发生器攻关三大工程试验课题的项目管理工作,

                  虽然十多年过去了,有些场景他仍然历历在目,既                        覆盖了6个大型试验装置建设、24项工程试验课题。首
              有迷茫的过程,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输的勇气。徐建军笑                          次负责这些重要的工程试验,对徐建军是一个考验,更
              称那段时间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在陪女儿观赏金鱼                          是一份信任与责任。

              时,他都在观察鱼缸中气泡的运动轨迹。正是这段青葱                              三大工程试验课题任务重、时间紧,是中核集团重
              岁月的求知与拼搏,让徐建军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科研习                          点考核任务。当时,这些工程试验与设计工作几乎同步
              惯,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科研创新之路。                                开展,处于边科研、边设计、边试验的过程,是一个典型
                                                                的“多边”工程。项目来源渠道多、接口多、文件多、装

              理清思路 制定方案                                         置冲突是当时项目推进中的特点。徐建军奔忙在这些课
                  徐建军博士毕业后便投入到国家重大项目中,担任                        题中,既要认真梳理这些试验课题全流程控制节点以及
              专题负责人。凭借博士阶段的基础,徐建军很快理清思                          各阶段的要求和任务,也要学习一些其它专业的知识,

              路,制定出实验方案,解决了运动条件下的模拟难题。                          以确保项目管理过程中不遗留死角。各种繁琐事务处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不断聚焦                          特别花费时间,加班是常态,特别是接口协调,经常反
              问题,定期召开专题讨论,向实验室老一辈工作者学习。                         复,多次而不见效果,是件繁琐又精细的活。在项目管

              这种传帮带促进了其成长。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徐建                          理中,徐建军恪尽职守,甘愿做项目管理中的“螺丝钉”,
              军同步提出了继续从相分布和流型演变基础科学问题                           盯住项目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不放,锲而不舍,加强从
              出发,深入探索外力场下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机理,突破                          实施到验收全过程的管理和节点控制,从经费审批、使

              了运动条件下空泡份额和流型定量识别等测量方法和                           用到合同执行和验收,始终服务于科研需要,促进了三
              技术,解决了外力场作用下两相流精细化测量难题。这                          大工程类试验课题的顺利实施,保证了三大工程试验课
              项基础科研项目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题进展和进度,为“华龙一号”工程等重大节点顺利实现
                  多年来,徐建军一直坚持基础和工程科研相结合,                        做出了贡献。




                                                                                                                27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