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zghn202102.indd
P. 34
核能科技奖
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秘书长、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 堆、加速器和数字化“三位一体”的辐照效应综合研究平
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 台。目前,借助这些顶级实验设备及研究平台,吴璐已
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9项。他在专业发展方 在核燃料与材料辐照效应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面紧盯核燃料及材料辐照效应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指 核能行业笃行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鞭策大家在奋
导年轻同志进行技术研究和知识积累 ;带领团队完成 发有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开拓创新,勇攀技术高峰。
了多项重要科研生产任务,曾解决热室在辐照效应研究 随着团队的进一步壮大,新鲜血液的涌入使得核燃料及
方面存在的辐照后燃料元件燃耗非破坏性精细测量、新 材料辐照效应创新团队取得了更多的成果。团队核心
型燃料组件辐照后检验技术等技术瓶颈问题。温榜回忆 成员虽然平均年龄不到35岁,但十年间已先后主持和主
道 :“团队刚刚成立的那几年是最难的时候。记得当时 研包括预先研究项目、973、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
切割热室重要设备曾三次发生故障,急难险重的任务接 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踵而至。为了保证科研工作进度,大家不顾切割热室的 国家级重大项目20余项。在核材料及燃料辐照效应研
辐射剂量是所有热室中最高的,纷纷自告奋勇进入热室 究领域共发表论80余篇,其中SCI/EI近40篇,授权专利
抢修。” 50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
温榜认为,虽然由于工作涉及到放射性等问题,核 工局、中核集团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0
燃料及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和创新注定是艰苦的。但是 余项。
“路虽弥,不行不至”。为了铸国之利剑、保海疆之安宁, 在成就面前,人们往往看到的是鲜花和掌声,很难
注定需要有人勇于牺牲自我、用热血青春铸就核动力的 窥见荣誉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团队成立初期,中子辐照
辉煌。 资源十分有限,辐照后样品弥足珍贵,得到的实验数据
团队的青年带头人吴璐2013年博士毕业于重庆大 也不够丰富。这些问题让大家十分困扰,加班加点的工
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那时,团队正在慢慢建立高 作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大家苦思冥想,翻阅大量外籍
分辨率、高精度的扫描电镜,很多设施设备甚至是国内 资料,终于讨论出解决方案,并在国内首创小试样测试
首套,这对于他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如何能更深层 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辐照试样的数量,有效利用
次地看到缺陷,找到辐照效应的本质,这是我目前最想 反应堆内的辐照空间,在节约研发成本的同时,还获得
做的事情。”这就是他当年选择加入团队最直接的理由。 了更加丰富和系统的数据。
在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IAP)的一场交 在与国内外辐照效应专家的交流中,他们发现,在
流会中,吴璐对于加速器辐照和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方 核燃料及材料数值模拟方面我国还做得远远不够。美
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带领团队成员张伟共赴战 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完成了数字化虚拟辐照
火纷飞中的乌克兰学习。当他们一起拿下相关核心技术 技术的建立,欧盟也成立了国际性的科学团体,采用多
的时候,辐照效应研究的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果然, 尺度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第四代核材料的研制,美国能
在他和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不仅引进了大量世界顶 源部的CASL项目甚至已成功完成了虚拟反应堆全规模
级的微观表征设备,能够从原子尺度探索和认知核燃料 模拟。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团队成员一拍即合,大家
及材料辐照效应的微观世界,甚至还有机会建成反应 一致同意“要与时俱进,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软件”。于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