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zghn202102.indd
P. 36
核能科技奖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
掌握技术 积累经验 培养人才
——记上海核工院 “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创新
团队”
文杨杰银汉
指出要以此“掌握技术、积累经
验、培养人才”。“核工程结构设
计研究创新团队”的成长之路,可
以说是中国核工业人不负总理嘱
托、践行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起步·秦山
建设秦山核电站之时,基于
当时的国家工业基础、国际技术封
锁形势,以及核电建设的高标准要
求,每个专业领域几乎都面临“拓
荒”的考验,都是“从无到有”的创
团队与西屋专家讨论相关问题
举。安全壳作为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的围护结构,是核安
2020年12月,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以下简称 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其设计荷载的多样性和结构构造的
“上海核工院”)“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创新团队”荣获 复杂性,集中体现了核工程结构设计的最高水平。
2020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这 夏祖讽是“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创新团队”初创时
是一支有着三十余年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经验的专业 期的领军人物,也是秦山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的主要设
化团队,由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大师葛鸿辉、公司总经 计人。与其他“七二八”工程的建设者一样,实现我国自
理王明弹领衔,组建于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 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初心,支持着他一路白手起家、筚
核电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并伴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开拓 路蓝缕。为了掌握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设计技术,夏祖
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成长壮大。 讽在上海市图书情报所一“泡”就是两年,潜心钻研国外
50年前,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中央专委会审定 公开资料,在集中集体的智慧后,确定了预应力混凝土
“七二八”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方案,并高瞻远瞩地 安全壳的技术路线,并历经各项艰巨的试验挑战,最终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