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zghn202102.indd
P. 38

核能科技奖








              撞击进行评估。“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创新团队”以“国                         明弹经常鼓励年轻员工“不断创新,以最优的设计确保

              和一号”核电厂抗飞机撞击问题为研究对象,成功攻克                          核能安全性及经济性”。
              了核电厂抗飞机撞击整体效应、局部效应、振动效应和                              其身正,不令而行。团队成员在葛鸿辉、王明弹等
              燃爆效应等关键分析评估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核电厂抗                          的影响下鼓足了干劲,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近年来,团

              飞机撞击评估准则,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队在取得一项项科技成果的同时,逐步建成了理论与实
                  同时,团队在三代核电核岛抗震分析与隔震设计、结                       践相结合、科研与工程相结合、传帮带与自我钻研相结
              构模块化设计、钢制安全壳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开展了                         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了
              深入研究,获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建立了完整的三代非                         一批技术骨干,搭建了技术人才梯队。团队与上海交通

              能动核电核工程结构设计研发技术体系,为“国和一号”                         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试验中心,承接国际原子能机构
              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初                        (IAEA)等国际机构的研究项目,与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心和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匠心一直在传承和延续。                          (ASME)等专业学会、协会紧密合作,“产学研用”水平
                                                                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团队·未来                                                “核工程结构设计研究创新团队”的成长伴随着
                  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带人者合百为一。核能事业                        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发展历程。

              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和接力。葛鸿辉、王明弹不                          三十余年来,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上下而求索,以匠心
              仅是团队的管理者、技术的带头人,也是充满人格魅力                          致敬初心。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他们将继续不忘初心,
              的“导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的成员。葛鸿辉每天                         坚持以最优的设计确保核能安全性及经济性,走进核能

              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使工作繁忙,他也时常来到                          新时代,走向核能新未来。
              年轻设计人员中间,和大家一起讨论项目中的问题。王                                                     (作者单位 :上海核工院)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核工程结构研究创新团队




           36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