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zkcs2020.indd
P. 358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三卷)
署,各部委会同涉核企业和行业协会广泛开展了核科普宣传等活动。中核集团一
直以来也非常重视公众沟通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核工业科技馆,
让公众对核工业各个环节有了直观了解,已成为核工业科普及加强公众宣传的良
好平台。
尽管如此,我国在核电等公众宣传方面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缺少核科普专业队伍,中小学及大学生接受核科普教育少,
当前核科普作品和宣传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导致公众以及媒体对核,特别是核安
全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在一些地方,“恐核”“限核”的声音时有发生,这极大
地限制了核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核科普宣传及与公众沟通,提高公民对核
与核安全的认知水平,提升核能的公众接受度,让公众认识到自己是核能与核技术
的受益者,破解“恐核”现象及核邻避效应等问题,已经成为核事业,特别是核能
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核科普队伍建设
核科学技术自身专业性较强,涉及学科广、内容深,因此,要将核科学技术通俗
地传达给公众,需要培养一批热爱科学普及的核科技工作者,并建立高素质的核科
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协调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核行业相关企
业共同努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责任感、使命感,并致力于核科普工作,建立提升
科普技能的培训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核科普人才队伍。
二是协调科普资源配置,保障核科普资源投入
基于当前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建议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在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
计划项目中设立科普资助机制,加大力度提供配套科普经费,可参照科技发达国
家,明确科普经费在总计划中的占比,并支持核科普图书及其他核科普作品的出
版、核技术教育与核科普基地的建设;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提高人均科普投入,推动
核科普工作。为建立专业科普队伍、制作出版公众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的核科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