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zghn202104.indd
P. 27

手握焊枪 循梦前行



                 ——中核华兴公司海外“华龙一号”核建工匠童加森的故事


                                                                                                    文 邹建斌


                  清晨,阿拉伯海的太阳刚窜出
              海平面,沉寂的天堂角还沉浸在睡

              梦中,但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外“华
              龙一号”核电站钢结构车间里已是

              机声隆隆、焊花灼灼。一个皮肤黝
              黑的中年男人,手握焊枪,全身心
              专注于焊接的焊点上,直到每项焊
              接任务顺利完成,质量达标,才放

              下焊枪。他就是 “核建工匠”“江
              苏省国防电子行业工匠”——童
              加森。



              心如花木 向阳而生
                  34年的工作生涯,童加森都与
              焊枪为伴。18岁的他就担起家庭的

              责任,但他眼里充满着对未来的迷
                                                童加森投入现场工作
              茫和彷徨。
                 “我坚持下来了,开始只是为了                    多年来,童加森注重技术帮带                 任怨。”一起干活的车间工友不经意

              生活,后来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坚                  技术、生产帮带生产、一线帮带一                   间望向不远处的童加森打造的自制
              守。”童加森说。这是他对生活的坚                 线,着眼实用、实际和实效,为海外                  滑轮凳子说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
              持,更是对成为焊接专业人才 “梦”                核电工程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童                  间,回国休假的人无法返回卡拉奇。

              的坚持。                             加森创新工作室”成立三年以来,                   现场不能停,K3核岛非能动水池不
                  当初的他,没有想到如今手里                他把焊接技术和经验,以及认真细                   锈钢车间预制的工作就全压在了包
              握的是一柄打造“华龙一号”的利                  致的工作态度传给了一批又一批焊                   括童加森在内的4名中方员工和6

              器,也不会想到能拥有以自己的名                  接人员。通过“师带徒、传帮带”,                  名巴方员工身上。
              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年少时                  他先后培养了巴方铆焊工100余人,                     刚开始,工友们还能坚持,但
              的“梦”已经实现,“筑梦华龙”在                 其中两人取得不锈钢GIT焊接资质。                 随着巴基斯坦疫情加重,大家的情
              不断延伸。                                “他从来不抱怨,干起活来任劳                绪渐渐低落,工作质量随之下降,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