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2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722

ᇏݓނିྛြᇆ९՗඀čֻ໴जĎ







                         关于对全国核设施辐射环境


                         进行周期性空间监测的建议





                                              刘光萍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理工大学教授











             1  开展全国核设施辐射环境空间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30 年前“碳达峰”和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立,而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在相当长时间内将
             得到大幅度的开发和利用,核设施的高效和安全利用将会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

             对核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期保障核能高质量健康发展,因为
             核事故虽然是极小概率的突发事件,但一旦发生往往政治社会影响大,处置难度
             大,恢复时间长。如美国的三英里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均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社会公众心理影响、不
             良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破坏影响。
                 为了保障核能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做好我国的核应急准备工作。核应急

             准备与响应能力越强,措施越到位,越能将突发事件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降到
             最低。而辐射环境空间监测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准确、高效、连续测量和实时显示
             的特点,能够获取核设施及周边区域整体面上辐射水平、查清辐射环境现状水平、

             地表污染情况和变化程度、辐射热点(区)分布特征和规律,为准确分析该区域辐


             708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