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9 - 2019congshu
P. 419

民意和社会接受度。


           2  核电社会接受度困境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种能源形态,目前核电在社会接受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通过消除社会不信任来重建社会信任?目前国内核电业界常将重

           建信任当做当下核电公共沟通的首要难题。但是,我们在江门事件等实地调研中
           得到频次最高的一种反馈是,“无论我们说什么,老百姓都不相信”。据此我们提

           出:当下核电公共沟通的首要使命不是重建信任,而是如何消除或缓解公众对于核
           电企业及地方政府的不信任。公众对于核电的不信任往往和很多其他形态的社会
           不信任交织在一起,比如基于过往新闻报道或轶闻而形成的对官员贪腐、官民矛

           盾、大型项目里的利益输送等的联想和感知。我们发现,社会信任更多地源自于公
           众对受信方的厚望、信念和信心,而不信任则更多地源自于公众对受信方能力不

           足、负面动机和伤害行为的预期。鉴于此,我国的核电发展需要尊重和正视公众的
           社会不信任,并通过制度化不信任来重拾社会信任,践行此类倡议,比如通过保障
           公民权利、建构优良秩序、创设合理程序等制度层面的举措来促进社会信任。

               第二,如何在复杂环境里向公众沟通核电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并在核电风险
           的协商治理中,平衡技术专家的科学理性与普通公众的社会理性?这种复杂性不
           仅仅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对核电收益与风险的感知存在差异,普通人往往依据恐

           惧或愤怒程度来评判风险。而专家依据统计数据来评判风险。以及价值偏好会影
           响人们对于事实的态度,人们对于和自己现有意见相左的事实,常常会自动过滤和
           汰选。这意味着仅仅依靠知识、事实、信息供给和透明度的增加,对消除或缓解意

           见极化并无太大的作用。而且还表现为在新媒体的助推下,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
           权力结构的调整。以往各种容易被忽略的声音,如今有了公开表达的机会以及渴

           望被倾听的强烈愿望。核电企业沿袭过去依靠单向正面宣传来影响公众认知和态
           度的方法,已经变得日益困难。公众的自主性解读、协商性解读或者是抵制性解
           读,也在消解正面宣传的预期效果。此外,这种“复杂性”还表现为仅仅通过风险




                                                                                 409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