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2019congshu
P. 473

其他




           企业与高校有必要采用“订单 + 联合”模式,在传统核专业的基础上,融合计算机
           与信息技术等专业,形成多专业或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核电 +”专业或专业方向,
           例如“核电 + 人工智能”、“核电 + 大数据”、“核电 + 数字化”等等,并开办各种“核

           电 +”的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新工科人才。


           3.3  探索本 - 硕 - 博贯通式高层次核电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核电相关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工作对博士毕业生提出了更多需求,高校
           博士生的培养也存在与科研院所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一是数量上难于满足要求,二

           是研究方向不完全对口。此外,高水平博士的培养是一个“十年树人”的漫长过
           程,传统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分段式培养模式因各段时间周期短容易产生研究方向

           多变、研究不深入的问题,对此已有高校开始尝试本科 - 硕士 - 博士贯通式人才培
           养模式。鉴于上述状况,核电相关科研院所可以采用“订单 + 联合”模式,参与高
           校的本 - 硕 - 博贯通式高层次核电人才培养计划,依据企业需求提出研究方向,

           确定研究课题,甚至直接将学生和其高校导师纳入科研院所研究团队,打造“订单
           式”博士毕业生。


           3.4  开启国际“订单 + 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出口巴基斯坦,并
           正在积极开拓英国和阿根廷等国核电市场。随着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不断
           推进,国际化核电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更加迫切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是国内通晓国际规则的核电人才,二是输出对象国的本土核电人才。关于第一类
           人才培养,高校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开设有一些中外合作班,例如华北电力大学

           与法国开展的“3+1”中法核工程班、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2+2”核工程班
           等,但这些办学项目的企业参与度较低,企业需求未能很好考虑,因此,为了培养契
           合企业需求的国际化核电人才,有必要开展企业参与的“订单 + 联合”中外合作

           核电人才培养。关于第二类人才培养,目前高校也仅限于一般的留学生培养,例如



                                                                                 463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