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7 - 2019congshu
P. 467
其他
前言
核电工业与其它工业相比,具有学科交叉度高、技术复杂度高和安全性要求高
等特点。核电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等都有特殊要求,对核
电厂运行和维护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授权也有非常严格要求,再加上培养和培
训周期长和成本高,因此业界将核电厂运行和维护人员称之为“黄金人”。
2005 年国家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核电装机容量
到 2020 年达到 4 000 万千瓦目标,对应这一目标,企业迫切需要从高校招收一大
批核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等方面的实践型人才。当时我国传统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
业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模和模式上,与企业对于复合型核电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
度的脱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偏
小,不能满足核电发展需求;2)存在专业知识面较窄的问题,课程设置局限于核工
程领域,学生对于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等知识了解不够,不能满足企业对专业复合
型人才的需求;3)实验与实习条件较差,制约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和
动手能力的提升;4)高校专业教师缺乏,而且不少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理论和实践
结合度低,难以深刻地领会并讲授工程知识。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国家对于实践型
核电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在核电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必要进行变革。
为了服务国家核电发展战略,突破核电工程人才教育瓶颈,华北电力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于
2005 年创立了“订单 + 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经过不断实
践与改进,该模式先后推广至 13 所高校,并一直持续至今。该人才培养模式先后
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