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2019congshu
P. 286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二卷)
管理条例》中此类货包的设计和运输方案都不需审批。这恰恰说明即使采用公路
运输,其安全风险也是很小的,因距离增加而附加的风险可以忽略。国内对乏燃料
-6
运输做了风险评价,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为 10 。交通部门正在推动乏燃料的公
海铁联运,如果采用铁路运输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2.2 社会可接受性(邻避效应)
公众反核或“邻避效应”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经济利益、安全、政治。首
先集中处置可以大大减少场址的数量,由 10 个或 20 个场址变成一个或两个场址,
直接受影响或利益相关方的人数大大减少。其次,采用集中处置,在选址时有较大
的回旋余地,可以选人口稀少的地区,自然条件好、没有其他开发价值的场址。这
样的场址可以基本解决经济利益冲突和安全的顾虑。政治因素导致的“邻避效
应”,主要来自各级政府这一层面,因此地方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
在解决社会可接受性问题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态度最为关键,甘肃省就是一个
很好的示范。甘肃省在 2015 年颁布了《甘肃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建立“乏
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生态补偿制度”,在立法上确定了接收外来放射性废物
的合法性。同时甘肃省政府积极扶持核产业,在酒泉地区设立了核技术产业园,国
家一些与核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在园区落地。同时产业园所在地政府也认识到
“不毛之地”并不是无用之地,是废物处置的最理想的场所,是推动地方经济的新
的产业,大有前途。
甘肃省人口稀少,以酒泉核技术产业园为例,场址半径 5 km 内没有常住居民,
2
场址半径 15 km 范围常住人口不到 3 000 人,平均人口密度为 4 人 /km ,几乎没有
补偿或拆迁问题。由于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不适宜发展农业,没有资源、交通不便
利也不适宜发展其他工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公众接受工作就
变得非常容易。
甘肃省还有两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是该省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核工业基地,有
良好的社会基础,没有恐核心理,对核工业有着深刻理解和全力的支持,后处理、高
放废物处置都落户该地区,形成了产业链。二是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一直是汉族居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