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0714 浏览版
P. 44
工作研究
加快发展核电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文 郑宇 侯勇 吴水木 王欣
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碳达峰、碳中和征程。能源 10474.1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442.38万吨、二
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 氧化硫89.03万吨、氮氧化物77.51万吨,相当于造林
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因此,实现“双碳”目标, 77.14万公顷。核电将在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核电是清洁、高效、经济 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成熟的能源形式,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绿色低 三是带动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业升级。核电具有独
碳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 特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在装备制造工艺、质量控制、
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基荷能源,核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 检测等方面有严格标准,能够有效引领新材料、新工
遇,但仍存在基础科研能力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 艺、精密仪器、控制系统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升
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未来以何种水平、何种方式 级,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家高端制造
发展核电,是核电行业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推进我国加快向制造强国、
质量强国转变。
核电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
一是保障能源供应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在“双碳” 我国核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标约束下,煤电将从主要发电来源转变为维持电力系 近年来,我国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
统稳定性的灵活调节电源 ;气电对外依存度高,水电新 形成了完整的研发设计、工程建设、燃料循环、运营维
增装机空间有限,且二者成本较高,不宜成为持续快速 护、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体系,我国已成为全球核电
发展的能源 ;生物质发电面临资源分散、收储运成本较 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心之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商运
高等问题 ;风电、光伏发电受地理资源条件限制,具有 核电机组达到53台,总装机容量为5463.7万千瓦 ;全
较强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迫切需要稳定的基荷 年核能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
电源支撑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核电能量密度 量的5.02%。在建核电机组达到16台,总装机容量为
高、受自然条件约束少,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 1750.8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与风、光等新能源互补发展。核电单机容量基本在100 从装机分布来看,我国核电主要分布在辽宁、江苏、
万千瓦以上,年可利用率在85%以上,为电网提供坚强 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8个省份,其中广东、
的电能量来源,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福建、浙江是我国较大的核电基地,截至2021年底,装
二是为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根据国际机构测 机容量分别达到1614万、986万、911万千瓦。
算,全球核电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850亿吨, 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不仅完成了从“热堆时
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其碳达峰的重要支柱能 代”-“快堆时代”-“聚变堆时代”的转型,核电自主创新
源。2020年,我国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 能力也显著增强。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华龙一
42